因为担忧宝贝觉得枯燥,她完全没有让宝贝背诵任何数学运算口诀,也没有采用传统的数数方法,最重要的是宝贝学得毫不吃力也不厌烦,仅仅通过跟妈妈玩耍,便达到了让人惊讶的结果。这位妈妈具体如何跟宝贝玩的?幼儿说接下来会跟大家介绍。
什么是数字敏感期?
儿童的数字敏感期,一般发生在4岁左右,有些宝贝可能会提前,是对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形体特征等表现出兴趣。具体的行为有多种,宝贝可能会问经常问现在是几点钟?或者宝贝在吃饺子时突然跟你说TA吃了1个饺子还剩3个,又比如TA可能会对楼梯或户外的广告牌上面的数字很有兴趣,会自己读上面的数字,或者问你那些是什么数字,有时候会对比两个数字,比如他们会问5大还是2大,再或者TA独自玩起了卖东西的游戏等。
如果你家宝贝有上面的表现,说明他们的数字敏感期来了。那么上面的数学老师妈妈是如何做的呢?
有一天,这位熊宝贝(小贤)拿着几个玩具在“叫卖”:“卖烧肉,谁要买啊?1块一斤!”
(经常跟奶奶到菜市场买烧肉学会叫卖)
数学老师妈妈敏感地注意到,或许宝贝的数字敏感期来了。一个想法从脑海蹦出:看宝贝的高兴劲儿,何不让他在玩模仿游戏时更全面地接触数学?
(她说当时并没打算让宝贝学到什么程度,只是试试。)
“老板,你有开超市吗?我还想买点别的。”妈妈装成顾客问儿子。
熊宝贝两眼发亮,高兴地跟妈妈说道:“当然有,阿姨你要买什么?”角色转换得挺快的嘛。
幼儿说提醒,在这个游戏中,如果用小纸条写出数字代替纸币或其他代币不可取,会削弱宝贝的兴趣,因为宝贝有模仿大人、想象自己是大人的心理需求,另外,如果用代币,在不久的将来还要让宝贝认识真正的纸币,何不让宝贝接触数字时顺便把纸币辨认了?所以,这个游戏建议用真正的纸币,每次玩耍完,不要忘记给宝贝洗手即可。
“买一瓶沐浴露多少钱?”
“3块。”
在跟宝贝玩游戏时,你可能会发现宝贝对数字没概念,也没有按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贵重程度来定价,这时父母不用纠正,也无须夸张说“这么便宜”,尤其不要嘲讽宝贝定价愚蠢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懂得合理定价,但不是现在。
第一步,认识基本数字
让宝贝给每个商品(玩具或家里的实物皆可)定价,帮宝贝贴上价格的标签;
先从简单的认识基本数字开始,当某种商品多少钱时,“顾客”给相应的多少钱,帮助宝贝对数字和纸币产生关联。
第二步,找零(加减)
将一张大金额的纸币给宝贝找零,比如商品3块,你给TA10块,让宝贝找回7块等。通过多次互动用不同大小的金额找零。
第三部,乘除
“顾客”同一商品买多几个,3瓶酱油、2瓶沐浴露、2块猪肉……这时要帮助宝贝如何使用乘除方法(可以通过一件件的加法,过渡到乘除)。
当然,每个宝贝一开始,都会像小贤一样,要在大人的帮助下一遍一遍地数钱才能完成购买,小贤妈妈也没打算训练出什么数学天才,但在陪同小贤玩了一段时间后,她惊喜地发现,每次当看到妈妈拿了某张金额的纸币时,小贤就像条件反射一下,他能马上从他的“钱箱”里找出零钱,并且很少出错。
以致于有一次逛真正的超市,身材瘦小的小贤一下子心算出面前一堆的商品总价,让柜台服务员瞪大了眼睛。
超过了数字敏感期还可以玩吗?
即使到了小学阶段,也还是可以的,因为通过玩游戏学数学,比传统的学习方法高效有趣多了。有趣才能学的好,不是么?
温馨提醒:
每个步骤的掌握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宝贝可能一开始兴致很高,但没多久可能兴致不如从前。这时父母不应该强迫,因为宝贝的学习兴趣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可以让宝贝停一段时间再玩,或变变换花样,比如开完超市开服装店、玩具店等,可能又吸引宝贝的兴趣了。
幼儿说道:每个宝贝都有独特个性,适用于他人的不一定适用于你,但一定能让你在育儿路上更从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