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长认为,宝贝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这时候应该让宝贝拥有自由的空间,等到关键时刻再抓一把也不迟。其实不然!
这类家长到了三年级大多会有一个共同感叹,宝贝的很多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听家长的话了,这时候再下决心要紧跟宝贝,往往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为什么会这样?
小学六年,其实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是宝贝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三四年级:是宝贝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
五六年级:是宝贝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口头上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宝贝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条件,借助书本给宝贝传递丰厚的知识。
如此看来,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一年级作为宝贝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宝贝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宝贝性格特点的形成。
很多低年级的宝贝,因为父母的不重视,没有及时意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欢打岔、不爱抬头、不懂得听课等表现,从而在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看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与称赞,宝贝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内向起来,而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将很难更正。
怎样可以狠抓而又见效?
这里的“狠抓”并不是说得天天上学校监视宝贝的表现,天天与宝贝班主任通话了解情况,而是提前帮宝贝铺设一条自信、乐观的道路,并注意细致地观察宝贝的反应及变化。
在我们可控制的这个阶段,适当的将宝贝马上要学到的知识点提前摸透。不用一下子吃透书本,别给压力,而是熟悉一下短期内将要学习的内容,并让宝贝进行初步掌握。这样宝贝在学校正式接触的时候,就有个连贯性,不会手忙脚乱,他的表现会比较自信,还会得到进入学校趣味班的机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做作业的速度比正确率重要!
成绩总是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宝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作业速度慢。甚至别人都交了卷以后,这样的宝贝还有好几大题没有做完。做作业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一开始,就刻意地培养宝贝快速做作业。早期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速度能够带动宝贝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事情上;不要求写得多工整,但是严禁边做作业边玩。
如果宝贝做作业喜欢边做边玩,宝贝的日程安排就几乎无从谈起。每天光是做作业这一项,就几乎占去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等到作业做完,就该洗了睡觉,宝贝完全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或者是一个字用橡皮反复地擦了写,写了擦。或者看到一道题,提笔像有千金之重,迟迟不能落笔,看宝贝神态吧,好像还在深深思考。过于追求完美,别人10分钟就能做完的作业,这样的宝贝也许一个小时都不够。实际上反复多了会感到无趣、乏味,就特别容易走神。
宝贝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
对宝贝写错了的作业不要罚写多遍。改正过来就行,老师还要继续教的。偶尔发现了宝贝写的错字,可以把正确的字写在家里的黑板上。
鼓励宝贝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越早完成,玩的时间越多。除了不能玩电脑玩手机,其他都行,特别鼓励跟小朋友玩。
事实上,当速度快成为一种习惯后,注意力才能集中起来,正确率也就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