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宝贝将来不孝顺怎么做?将来宝贝不孝顺感觉就是白养,防止宝贝长大后成为白眼狼,家长该如何提前预防吗?
如今见多了子女不赡养老人的例子,身为父母多多少少都会对宝贝有所忌惮,生怕自己对宝贝太溺爱,导致宝贝将来不孝顺。就连慢妈我,在乐乐护食不给我他的“好东西”时,心里“白眼狼”的念头也会一晃而过。但该如何从小灌输宝贝的感恩意识呢?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想要收获一个对父母感恩的宝贝,父母除了对宝贝关心呵护外,还要防止宝贝的自私。不少宝贝就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变得太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变得自私自利,不为父母着想。
要防止宝贝自私,进而预防宝贝将来的不孝顺,家长从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饭桌上,给宝贝培养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宝贝“长幼有序”
记得慢妈我小时候,家里的饭桌上规矩特别多。一家之主要在“主位”,而且他不动筷,其他人也不能动筷。如果饭已经做好,但家里人还没来齐,小宝贝就算再饿也不能从碗里夹菜,被抓住了会打屁股的。
那时候的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多规矩?到现在我才明白,其实这是一种“长幼有序”的传统做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样一个家庭里才会有规矩。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的宝贝,心里早早就懂得了“规矩”,自然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来。
教育宝贝,好吃的要跟父母分享,不能自己独占
记得我去闺蜜家做客,看到她五岁的女儿不管拆开什么零食袋,都要跑过去让妈妈尝一尝自己才吃,当时就觉得跟乐乐比她好懂事。闺蜜说,她女儿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最早的时候也很护食,后来被自己好好“教育”了一番才有改变。
对于宝贝来说,零食就是自己的全世界。能跟父母分享零食,宝贝就不会太自私。可现实中,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教育宝贝要跟小朋友分享,但如果宝贝给父母好吃的,父母往往就会说“你吃吧,我不吃,就是给你买的”。时间长了,宝贝自然打消这个念头,有什么好事都只顾自己。
当然,这个教育准则在宝贝两三岁的时候不适用,因为那会儿宝贝正处于“物权意识”敏感期,凡是他看到的东西都会认为是自己的,绝不分享。这个时候家长不要逼宝贝分享,否则宝贝物权意识遭破坏,以后会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
要求宝贝分担家务,而不是自己任劳任怨
宝贝三岁之后就可以做简单的家务了,这时候父母对宝贝要有所要求。宝贝量力而行,擦个桌子扫个地什么的,再大点可以帮着洗碗、拖地。通过做家务,宝贝会明白自己也是家庭成员一分子,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责任感的宝贝以后自然不会只顾着自己,也会考虑到自己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以上这些,你家里都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