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告诉你:做到这五点,轻松应对宝贝的谎言!周末,闺蜜们带着宝贝来我家做客,家里瞬时成了宝贝们的战场。
分别后,我收拾东西时,发现小喷泉上的水晶球不见了,便在闺蜜群里问了一声。
一时间,闺蜜们及时审问各自的宝贝,无一人承认,顿时群里炸开了锅。
“一定是我家那臭小子,他就是爱撒谎,经常骗我说老师让用手机写作业,其实就是玩手机!”
“我家宝贝更厉害,期末考试自己修改试卷分数!”
一时间,宝贝的千万种撒谎行径占据了群聊的内容,而妈妈们的忧愁感顿生,撒谎仿佛就是宝贝不可原谅的不良品行,无可救药!
然而,我们万不可把宝贝撒谎看作洪水猛兽,一锤定音地为宝贝划上“坏宝贝”的符号!
撒谎是宝贝成长中的典型行为
在TED演讲中,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ang Lee分享了关于一群宝贝在竞猜游戏中撒谎的结论:
2岁的宝贝中,有30%撒谎;
3岁的宝贝中,撒谎人数达到了50%;
而4岁的宝贝中,撒谎人数超过了80%;
大于4岁的宝贝,绝大部分都在撒谎。
可见撒谎是宝贝典型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并不能说一个撒谎的宝贝就是人格有缺陷的坏宝贝,而且终其一生将是一个病态的撒谎者。
相反,撒谎在宝贝心智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Kang Lee教授指出,一个好的谎言需要两个关键的原料,心智能力即读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说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谎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宝贝们首先要具有分辨“什么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读心能力,确定自己谎言的方向。其次,在说谎的过程中宝贝还有控制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使其与自己的谎言配合自然。
在这个阶段里,宝贝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所以当我们发现宝贝开始撒谎时,或许我们应该庆幸,因为这是宝贝典型成长之路上的新的里程碑!
那么,是不是说,宝贝撒谎,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呢?
当然不是!宝贝撒谎时,身为父母,我们更多地需要分析宝贝的撒谎行为,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1、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宝贝的撒谎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人们在日常交谈时,他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过程。统计结果令人吃惊,每个成人每天至少撒了3个谎!
足以可见,成人说谎已经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为自己辩解,我们是为了顾及对方的感受,为了保护自己,或者是形势所迫……
然而,面对宝贝的撒谎行为,我们却丝毫不能容忍,急于给宝贝盖棺定论贴标签,一旦发现宝贝撒谎,就断定宝贝是品行败坏的坏宝贝。
宝贝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们也有各自撒谎的理由。
也许当我们放下对宝贝的苛刻,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认真地去追寻宝贝撒谎背后的诉求时,才会发现宝贝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2、关注宝贝撒谎行为背后的诉求
儿童说谎的类型概括为两类: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3岁左右低龄段的宝贝,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模式和沟通方式不成熟,会出现一种无意识的说谎,他们会把现实和想象混淆。针对这种无意识的谎言,我们不必过于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而五六岁以后的谎言,便是有意识的谎言了。在每一个谎言的背后,都有着宝贝发自内心的诉求,为了逃避责罚、或者满足虚荣心讨好他人等!
小时候,他经常听别人说“穷人家的宝贝早当家”,为了让别人觉得他很独立,他就到处哭穷;当听到老师说勤俭节约是好习惯时,他就天天吃同学的剩饭……
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让大家注意他、喜欢他。
当班主任得知她这样的心声时,反问他:
优秀,你觉得你现在优秀吗?
他回答:
优秀!
班主任继续问到:
那你是凭什么如此优秀的呢?
他答到:
努力!
节目最后,他意识到自己谎言背后的诉求完全可以通过撒谎之外的行为来实现,邀请大家监督他改掉撒谎的毛病!
面对宝贝的谎言,不急于发飙,冷静下来,追本溯源,仔细倾听,观察宝贝的行为,了解宝贝撒谎行为背后的诉求,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对症下药!
3、不要企图用大骂恐吓解决宝贝的问题
知乎上有一位爸爸分享了自己和儿子关于“咬指甲”的谎言的事情。
儿子每次都否认自己“咬指甲”这件事,撒谎说是在床头杵的。
爸爸为了让宝贝承认自己撒谎,便对宝贝实施一轮轮“打屁股”措施,打到第三轮,在爸爸暗示“你承认撒谎,我就不打你”的情况下,儿子才不甘心的承认了自己撒谎。
最后,爸爸为了让宝贝记住“撒谎是错的”,又补上了一顿揍。
很显然,在整个过程中,爸爸用“打骂”的方式逼着宝贝承认自己撒谎,当宝贝说出实情的时候同样又因此遭受到了爸爸的一顿揍。
然而,宝贝是不是会就此改正呢?显然这个答案是无法肯定的。
期刊《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严厉的惩罚威胁不仅会促使宝贝撒谎,还可能造成宝贝进一步的撒谎行为,为避免惩罚而学会继续掩盖事实真相的方法。
4、正面认可更利于宝贝坦诚自己的错误
发展心理学家 Victoria Talwar博士在一项说谎实验研究中,在问宝贝是否偷看了答案之前,研究人员对两组宝贝分别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关于“狼来了”的故事。而在第二个故事则是华盛顿砍掉樱桃树的故事。因为小男孩承认自己用斧子砍了爸爸的樱桃树,爸爸说,“听到你告诉我实话,比拥有一千棵樱桃树,还让爸爸感到高兴!”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了第一个故事之后,参加实验的宝贝反而更多地就是否偷看答案说谎,而听了第二个故事后,说谎的男孩数量下降了75%,女孩下降了50%。
父母都不愿意看到宝贝撒谎。宝贝掩饰和撒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逃避大人的责怪。没有一个宝贝天然愿意说谎,如果宝贝在家庭生活中是真正被尊重、被爱的,他对父母有全然的信赖,有十足的安全感,他就不需要在“闯祸”后慌乱,也不需要隐瞒——没有害怕就没有谎言。
当我们对宝贝多一些认可、尊重与鼓励时,宝贝的谎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的!
5、父母不要在宝贝面前撒谎
妈妈和姥姥一方面为了让宝贝做童星,另一方面又不想耽误宝贝的学业。于是总是向老师撒谎为宝贝请假!
当妈妈埋怨宝贝不听话的时候,主持人质问:
一个撒谎的妈妈的话,宝贝凭什么要听?
如果宝贝将来成为明星了,他也可以像姥姥和妈妈一样,单方撕毁合同,不履行合约。他也可以拍这边的戏拍一半不拍了,他会觉得哪有怎样?反正我撒一个慌就可以了!他将会完全契约精神,没有诚信,他就算是一个明星,一朵花,也终究是昙花,一下子就没了!
父母是宝贝的第一任老师。而在童年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动,宝贝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父母在宝贝面前撒下的每一次慌,都可能被宝贝记在心底,在某个时候复制成自己的行为。
为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到诚实,做好宝贝的榜样!
宝贝的每一次撒谎,其实都是他们自我诉求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许他们渴望得到我的们拥抱,便撒谎说道:肚子疼,浑身发冷,要妈妈抱抱;或许为了得到我们的赞许,他们撒谎说道:
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或许为了逃避我们的惩罚,他们撒谎说道:电视机不是他弄坏的!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撒谎,我们都应该丢掉棍棒教育的念头,坐下来拥抱宝贝,去倾听他内心的诉求,鼓励他做一个坦诚的宝贝!
我们的柔软与细腻,终会成为宝贝的谎言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