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宝贝有妙招,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帮大忙。需要家长费脑子更新转盘上的项目,宝贝的新鲜劲儿一过,就没有动力了。
为了让宝贝坚持做一件事情,家长想了很多办法激励宝贝,玩具、贴纸、零食,甚至直接用人民币。这些激励方式都会起作用,但持续时间却不长。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换激励方式,想让宝贝有更多的动力。其实,没必要这么复杂。有一个耳熟能详的理论,能从根本上解决激励宝贝的问题,这个理论就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01 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
马斯洛全名亚伯拉罕·马斯洛,他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层次需求理论是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中提出来的。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按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主要就是是衣食住行,满足温饱的需求,这是所有需求的基础。
安全需求,是人对自身安全,生活稳定的需要。安居乐业,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归属需求,也称为社交需求,人们渴望有和睦的家庭,有好朋友,有心灵的归属感。
尊重需求,既有对自己的认同,也包含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求,包含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找工作生活的乐趣,学习更多的知识等。
1992年央视春晚有个小品叫《妈妈的今天》,在这个小品里,赵丽蓉和舞伴李明启一起学探戈,被儿子巩汉林误以为妈妈在找老伴儿。赵丽蓉说了一句话,特别符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她说,“你以为我们老年人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再找个老伴儿,生活就幸福了吗?不对,我们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吃点好的,喝点好的,就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里最底层的需求,生理需求。找个老板儿,是人的社交需求,获得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就像跳探戈,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了。
02 宝贝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
宝贝虽然小,但他们的需求,同样符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生理需求——已饱和
现代社会的家长都竭尽所能,给宝贝最好的生活,毕竟“再苦不能苦宝贝”,更何况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宝贝最底层的生理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安全需求——靠父母
宝贝的安全感,是家庭生活中父母给予的。家庭和睦,就是给宝贝最大的安全感了。有的宝贝,到了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会让父母抱着不撒手,这都是宝贝的安全需求在起作用,他们感受到了陌生的威胁,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在新的环境和宝贝一起,拉着宝贝的手,抱着宝贝,一起把陌生的环境变成安全的环境。
归属需求——找朋友
宝贝也有他自己的社交圈。有些看起来是宝贝的攀比行为,其实是因为宝贝内心的归属需求在作祟。
比如,好朋友买了新的变形金刚玩具,宝贝也想要。如果家长以此推定宝贝在攀比,看见别人有就想要,就过于简单了。宝贝想要同样的玩具,可能因为他想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好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根源是他的归属需求。
尊重需求——自尊,被人尊重
宝贝和我们一样,也渴望得到尊重,他们也有自尊。老祖宗也早就留下了“不当众教子”的古训,以免伤害宝贝的自尊。
宝贝在上音乐课,有一次的唱谱作业,没好好练习,老师批评了两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宝贝每天主动要求听音乐,坐在CD机旁边边听音乐边唱谱子。再上课的时候,因为音准好,谱子唱的熟练,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额外奖励了贴纸。
自我实现需求——成就感
宝贝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会让他们自觉自发的行动。
宝贝学游泳,有段时间对游泳很排斥,也不想上课,也不想练习,我也没有强迫他,就休息了两周。正好那段期间约了几个朋友,带宝贝一起去泡温泉,在儿童区玩水。因为宝贝学过游泳,就当起小朋友的老师,教别的宝贝潜水、划手、换气、踢腿,老师当得又认真又开心。回家的路上跟我说,“妈妈明天还是去上游泳课吧,我得把自由泳学会了。”
不管是转盘,还是各种变着花样的玩具贴纸激励,都停留满足宝贝需求的低级阶段。现在宝贝衣食无忧 ,玩具多到玩不过来,针对满足宝贝低级阶段需求的激励方式才不能长久。要得到长久的激励效果,就必须从满足宝贝更高层次的需求入手,触发宝贝的自发行动,变外部激励为发自内心的动力。
03 激励宝贝,从满足高级别需求入手
宝贝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附属物,只有在把宝贝当成独立个体的前提下,才能谈尊重的问题。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亲妈脚踢3岁童模妞妞”事件,让很多人愤愤不平。妞妞的妈妈,多次在公共场合打妞妞,妞妞妈妈的行为,对妞妞没有一丝的尊重。三岁的宝贝,一天在摄影棚工作十几个小时,配合不好就被亲妈手打脚踢。
姑且不讨论童模行业是否违法,就童模个体而言,如果宝贝喜欢拍照,喜欢在摄像头前摆拍,还能挣到钱,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毕竟,在宝贝过生日或重大节日的时候,很多家庭还会花钱去影楼拍照呢。
拍照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拍照的行为是宝贝喜欢的,还是家长硬性安排的。换言之,行为本身是不是以“尊重”为前提,是否尊重了宝贝的意愿。
如果妞妞本身就喜欢拍照,拍照时间的选择,拍照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尊重”,妞妞的脸上就会出现该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笑容了。
宝贝的社交圈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拿我家宝贝来说,他们班里男生女生分成了好几队,有变形金刚队,有爱莎队,有乐高队,还有小马宝莉队。每个队的名字就是他们的共同爱好,也正因为这些爱好,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圈子。这些爱好,就是宝贝小小社交圈的敲门砖。
如果宝贝不知道变形金刚,不知道爱莎,不知道乐高,他和同龄人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让宝贝接触他这个年龄段应该接触的东西。接触的方式有很多种,看动画片,看书,听故事,看舞台剧,玩游戏等。宝贝接触这些东西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养成各项好习惯的过程。
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宝贝拥有社交的能力和技能,更好的满足宝贝的社交需求。
宝贝取得成绩的时候会“嘚瑟”,很多父母会及时打压宝贝的“骄傲”,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让人落后”。这种打压,对宝贝是会起到反作用的。宝贝好的行为,好的成绩是需要得到肯定,得到表扬的。要允许宝贝的骄傲,鼓励宝贝的骄傲,这种小骄傲,就是宝贝的成就感,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
发自内心的喜欢才是热爱,有成就感的努力才会持久,让宝贝体会到成就感,他才能更投入。很多妈妈,在宝贝上课学完新技能之后,虚心的向宝贝“请教”,让宝贝当老师教给妈妈,既满足了宝贝的成就感,又帮宝贝巩固了学到的知识。
以前我总认为宝贝的世界太简单了,买个新玩具,吃个冰激凌就能很开心,事实证明,是我的想法太简单。宝贝和大人都是一样的,不同的阶段,他们会有不同的需求。如果一味用满足宝贝最低阶段的需求来激励宝贝,反而会扼杀宝贝的积极性。冰激凌换来的开心是一时的,让他体会到尊重,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开心才是最持久,最能产生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