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算什么?香港家长要让宝贝赢在子宫里。老公担心宝贝太早上学很可怜,没有学位念更可怜,不识字更可怜,为了把宝贝送入心仪的学校使劲浑身解数。
“名校只收一月宝宝,所以一定要赢在子宫里,算好怀孕的月份,正好一月出生。爸爸为了让宝贝进心仪的幼儿园,甚至放弃自己的工作,去面试当校工。”
父母一味追求所谓“好”的教育,倾尽所有去付出、去筹谋,这样激进的教育投入,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不让宝贝输在起跑线上”,是万千父母内心的一种教育焦虑。
但宝贝进不了名校幼儿园,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荒谬的不是名校幼儿园
而是家长盲目的教育投资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对中产阶级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义无反顾加入到抢夺起跑线的队伍,想尽了各种办法。
他们凌晨在校门口排队报名,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扮演成上流人士。甚至为了争取政府配给贫困生的名额,又搬到贫民窟假装穷人。
费尽心思的过程中,米图周而复始的碎碎念:宝贝念不到好的幼儿园就进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就没法考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不能进入跨国公司找一个好工作.........
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这也代表了大多数父母的内心困境。
如果说,宝贝在幼儿园环节输了,就意味着输掉整个人生,这样的教育心态,对宝贝来说太可怕了。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感触很深。
视频里的母亲,没有上过学,以贩卖水果为生。
她以销售水果的方式,让女儿学会独立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当女儿卖不出水果冰棍时,她并没有批评女儿异想天开,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告诉女儿可以去市场,学习别人怎么卖。
视频的最后,母亲说道:“如果有一天我不在她身边,她也有解决好问题的能力,照顾好自己。”
短片是由真人故事改编,现实中卖冰棍的小姑娘,后来获得奖学金,考上了泰国最好的大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并不是靠钱砸出来的,父母应该理性教育投资。
教育的全部意义,也不是让宝贝背负沉重的爱,在赛道上拼命竞争,在芸芸众生中胜出。
家庭教育是宝贝人生的底气
“如果把宝贝比作一棵树,那么学校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枝叶,家庭教育则是根基。根基扎得越深,大树就越枝繁叶茂。”
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宝贝心灵的催化剂。
1.身体力行做好宝贝的榜样
克鲁普斯卡娅说道:“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新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第一期邀请嘉宾,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后,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大陆第一人。
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村,一对高中没毕业的父母,却将儿子培养成了华人的骄傲。
当主持人问到父母的教育秘籍,他们都笑着说没有独特秘方:
“两个人都不打牌的”
“每天看他们做作业”
“别人都出去赚钱,我们就多喂点猪,多种点田”
“我自己喜欢看书,宝贝也有那个爱好”
“家里的四方桌子,一人一边,每人拿本书,看谁坐得最久”
这些细节,又足矣看出,优秀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影响,他们深谙言传身教之道。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如春风化雨般传递到宝贝身上,决定宝贝的样子。
杨绛先生曾在自传中写道:“榜样的作用很重要,我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
我想,对宝贝来说,不是一定要花重金,进名校,才算是接受好的教育。
父母的榜样力量才是宝贝成长道路上的最大动力。父母的自我成长可以为宝贝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尊重宝贝自由选择的权利
作家称自己是一个“痴情”的父亲,对女儿呵护备至的养育,而他对女儿的教育却有着自己的理念。
“对于宝贝的未来,我从不做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她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
不给报任何的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却一直是优等生。
热爱艺术,弹得一手好钢琴,但她小时候给妈妈写纸条:“钢琴给我带来了百分之千千万万亿亿的烦恼!真的!没有错!”
夫妇意识到宝贝的痛苦,立即调整了学琴的时间,还不让她参加考级。事实证明,让宝贝轻松面对音乐,更能进入真正的艺术状态。
认为,教育宝贝,最重要的是尊重宝贝:
“要把宝贝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爱宝贝是一种本能,尊重宝贝则是一种教养。”
我们不能强加自己的期待到宝贝身上,要理解并尊重宝贝的选择,给予他足够的爱和自由。
心理学者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让宝贝内心富足并不一定需要父母经济富裕,关键是父母能否不评判宝贝的欲求。”
父母提供再富足的物质生活和教育条件,都比不上让宝贝按自己的意愿,成为理想的自己。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尊重独立的灵魂,让宝贝顺应天性,愉快的成长,是为人父母必须有的教养。
3.温暖的家庭氛围影响宝贝内心的力量
最近,参加一档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元气、开朗、自信让大家直呼才貌双全。
深受大家喜爱的人格魅力,和爸爸的教育方式有关。
节目中有一个环节,考验爸爸对女儿的了解,对女儿了如指掌,连最近和谁玩得好都知道。
让人意外的是,是一个单亲爸爸。但他家庭观念很重,拍戏赚钱之外,依然对宝贝倾注了满满的父爱,为宝贝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节目中点评嘉宾说,“一看就是在爱的包裹中长大的宝贝,没有童年创伤的宝贝”。
她坦言小时候父母离异,让自己变得很敏感,很会察言观色,童年造成的创伤,会跟随一辈子。
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宝贝,内心深处才会生出力量,人生底色才会是光明的。
这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在成长道路上自信前行,并学会善待周围的一切。
《遇见宝贝,遇见更好的自己》中说道:
“我们担心宝贝输在起跑线上,怕宝贝走错人生路,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宝贝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我们总是想要拼尽全力,给宝贝最好的教育,给他们报几万块的辅导班,为他们买上千万的学区房,却偏偏忽略了宝贝内心对爱的需求。
父母对宝贝教育的投入,并不在于多少金钱,而在于情感的支持,用心的陪伴,智慧的引领。
最高的起跑线,是让宝贝成长为一个善良、自由、丰富的人,才能跑赢人生这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