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宝贝一些指引的方向,那么你只吗?毁掉宝贝阅读习惯的五句话,第二句最可怕!
阅读是宝贝积累知识的基础,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甚至会影响宝贝将来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而保持长期阅读则需要宝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宝贝将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有的家长却发展自己的宝贝并不喜欢阅读,甚至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对阅读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面对宝贝的此类情况,家长也应反思自己,是否出现了如下问题:
妈妈给你选,你等着就行
“妈妈,我想看《大肚子河马》。”
“看什么《大肚子河马》,都看过那么多次了,今天妈妈给你选,你等着就行。”
其实当宝贝最初接触书籍时,就已经有了选择的能力和欲望,有的宝贝会选择图片鲜艳的,有的会选择造型可爱的,而有的会选择有声音的,这种选择是宝贝根据自己的喜好本能而做的决定,也是宝贝对书籍产生兴趣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宝贝长期阅读兴趣的第一步。
当宝贝逐渐成长,已经对书籍有了进一步接触时,将会拥有更强的选择能力,宝贝的兴趣爱好也会通过他们的选择而显现出来,而家长此时对宝贝选择的尊重,也代表着对宝贝兴趣的一种尊重。宝贝可以在家长的尊重中体会到被认同感,也会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
但是宝贝的选择能力终究有限,家长在尊重宝贝的基础上要进行“把关”,家长首先要了解书中的内容,避免出现不适合宝贝的内容。同时家长要注意宝贝阅读的多样性,避免宝贝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出现阅读的单一性,也就是说,在宝贝选择书籍的过程中,尊重与监督缺一不可。
你自己看吧,爸爸/妈妈还有事呢
“妈妈,妈妈,你给我讲《小兔彼得》好不好?”
“你自己看吧,妈妈现在有事,等忙完了给你讲。”
在宝贝还不会认字的时候,就可以独立观看绘本里的图片,并且产生自己的理解,而当开始认字时,就可以开始断断续续的阅读一本带字的书籍。这个过程看似宝贝可以自己完成,但是家长是否参与其中对宝贝阅读习惯的培养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宝贝小的时候,当家长和宝贝共同阅读一本书时,可以家长讲给宝贝听,也可以家长听宝贝讲给自己听;而当宝贝长大后,家长和宝贝共同阅读时,可以家长看一本书,宝贝看一本书,也可以两个人同看一本书。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对宝贝阅读持久性的培养带来深远的影响。
家长带着宝贝共同阅读,是为宝贝设置良好阅读环境的过程,而为宝贝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远胜过于给宝贝买一堆的书籍却没有阅读的时间,宝贝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对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讲完之后你再给我重复一遍
“我刚刚讲了什么,给我重复一遍。”
“嗯,刚刚讲的是一个小兔子不哭不闹的故事。”
“我给你讲了那么半天,你就听了这个啊。”
每个宝贝对于同一个故事都会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间对于同一个故事也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如果家长总是要求宝贝在听过故事之后再重复一遍,将会影响宝贝对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出现偏差,在阅读的过程中,宝贝应该关注的是故事的本身,而不是这个故事是如何描述的。
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他们认为让宝贝重复故事会让宝贝更认真的去倾听、去阅读,其实不然。强迫宝贝重复其实是在变相的强迫宝贝阅读,长此以往将会增加宝贝对阅读的反感,逐渐打消宝贝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尤其是当无法重复而遭到家长的训斥时,更容易给宝贝一种阅读中充满挫败感的错觉。
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宝贝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增加宝贝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让宝贝自己讲故事给自己听,也可以再阅读过后与宝贝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换而言之,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宝贝打开阅读世界的大门,让宝贝看到其中的五彩斑斓。
我讲你听着就行了
“妈妈,这个小兔子为什么在哭啊?这个小熊为什么不和朋友一起玩啊?”
“你听着就行了,怎么这么多问题啊!”
我们不能低估宝贝的好奇心,也不能低估宝贝的想象力。
在宝贝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出现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会对很多我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提出为什么,而家长可能会认为宝贝这样是没有好好听故事,也会打断自己的故事,也会认为很多问题根本是没有必要回答的。
其实宝贝能够提出问题,代表着宝贝已经融入到整个故事中去,并且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而家长对宝贝问题的回答也是与宝贝互动的一个好机会,也是拓宽宝贝想象力的好机会。如果家长认为宝贝的问题比较简单,就可以反问宝贝,让宝贝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
如果宝贝在整个听故事的过程中喜欢不断的提问,家长可以在每段故事后专门设置一个提问时间,以便更好的和宝贝进行互动,也可以告诉宝贝有问题之前应该先举手,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让宝贝学会更好的倾听。
这个字都认过这么多次了怎么还不认识?
“豆豆,你告诉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呃。。。,是弟吗?”
“是鼠,都看过这么多遍了,怎么还是不认识?你都看什么了?”
对于宝贝来说,听故事和认字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所以家长也应该把阅读和认字区别开来,虽然宝贝可以通过阅读去认识更多的汉字,也可以了解到这个字的语境与用途,但这并不代表宝贝在阅读过程中看到所有的字都必须认识,如果家长把阅读等同于认字,将会误导宝贝对于阅读的正确认识。
在阅读中认字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家长每天给宝贝讲故事的时候,都会给宝贝读故事的标题,读书中简短的字句,长此以往,宝贝就会对书中的字产生印象,进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会对宝贝的心理造成任何的负担,同时宝贝也会因为识字而产生一定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