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贝的同情心?宝贝需要具备同情心吗?从小培养宝宝的同情心可以为助人、分享、谦让等良好的社会行为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
“我家宝贝竟然用火点燃了猫的毛。”朋友小丁担忧的说。
起初宝贝是为了好玩才这么做的,但在小丁的教育之下,他也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仍然对小丁说的“猫也会感觉到痛”、“猫也是一个生命”等话语表现出茫然。
“很多宝贝从生下来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的人都围着他打转,在他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并不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宝贝没有同情心是我现阶段最担忧的事情。”小丁谈到。
帮助宝贝认知情绪
对于宝贝来说,最先认识的情绪是开心或者悲伤。在情商还未提升的状况下,宝贝是分不清愤怒、羞愧、害羞、紧张等细微情绪的,当然也包括同情。所以,培养宝贝的同情心得从帮助宝贝认知“同情”这种情绪开始。
——“小弟弟摔倒了,把腿磕破了在哭泣。你去安慰一下他吧。”
——“这只流浪猫找不到主人,很可怜,我们分一点食物给它吧!”
带宝贝走进需要安慰和帮助的人何物,首先让宝贝意识到对方处在一个相对不好地境况里,激发宝贝的同情心,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对方,收获满满的爱心。
教宝贝认知自己的行为后果
1岁多的宝贝喜欢“打人”,经常用手拍家长的脸,而且越打越高兴。他们享受的是拍的感受,但却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为别人带来的感受——痛。
这需要家长时刻阻止宝贝的不当行为,并进行教导。比如,被宝贝打得很疼,不能只是阻止他让他不要再打,而是要告诉他“你这样打我会很疼”。看到宝贝在小区里玩耍踩踏草坪、摘花,不要只是阻止他不要踩、不要摘,而是强调“你这样做花花草草会很疼,会哭泣的。”久而久之,宝贝才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行为,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及理解不能做的原因——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让宝贝学会付出
宝贝从幼儿园回来,你会问宝贝什么问题。很多家长大概会问:“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啊?”“今天和哪些小朋友玩了呀?做了什么游戏呀?”之类的。而美国的家长通常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有没有帮助小朋友做什么呢?”他们每天都会问,直到得到肯定的答案。
为什么如此看重宝贝是否帮助过别人?他们其实看重的是宝贝懂不懂得付出,宝贝生下来一直处于一个索取的状态,并不太懂得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不是能够主动去帮助幼儿园的同学,是迈出付出的第一步——毕竟,懂得付出的人,同情心不会太差。
带宝贝参与公益活动
犹太人非常注重培养宝贝的同情心,当地有一个风俗,就是带宝贝认领小动物,通过宝贝与小动物的相处,让他们学会如何关心、照顾他人,如何付出、帮助他人。
近几年,公益事业在我国发展得也很迅速,家长不妨带着宝贝一起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来,画画筹款、捐书捐物,通过参与活动让宝贝意识到爱心的重要性,愿意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之初、性本善。在宝贝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偏差,但只要父母细心引导,就能让宝贝保持善良、本真的心——而同情心对于每一个认知世界的人来说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