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宝贝听话,同时也附带条件,父母跟宝贝讲条件好吗?你爱和宝贝讲条件,不担心宝贝以后遇到什么事都跟你斤斤计较?
朋友这几天老是抱怨自家宝贝现在越来越难管了,年纪不大,心眼倒是不小,让做点什么事情都要跟你讲条件。昨天让宝贝帮忙倒个垃圾,宝贝竟然说道:“妈妈,我倒垃圾可以,但是你要让我看一集动画片!”
“妈妈,你让我玩手机,我才吃饭!”
“你不给我买这个玩具,我就不做作业!”
“爸爸,你让我看下电视,我再去洗澡,我保证看完了就去洗。”
……
不少妈妈反映,现在的宝贝“精”得很,无论你让他去干点什么,他都要和你斤斤计较地谈条件。
可是,
宝贝讲条件的话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
“你好好学习,我就给你买变形金刚。”
“你只要把这碗饭都吃完,我就让你看电视。”
“只要你这次比赛得了前三名,我就答应你买遥控飞机。”
……
不少家长都会如此,为了让宝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一些事情,就开始和宝贝将各种条件。
虽说宝贝讲条件是思维成熟的一个标志——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习惯“讲条件”,就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其实,宝贝之所以爱讲条件,大多是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父母都经常性的给宝贝开出一些具有诱惑性的口头条件。
例如,“如果这次考试考到班级前十名,爸爸带你去香港迪士尼玩。”
“如果这次比赛可以拿到冠军,妈妈给你买你看中了很久的四驱玩具车!”
“如果你这周表现好,妈妈带你出去玩。”
……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也经常出自父母口中?这些对话是不是让宝贝也养成了凡事“讲条件”的惯性思维?
奖励无错,但频繁的物质刺激则需特别注意哦!
过于频繁的物质激励会让宝贝的内驱力减弱,转化为外界刺激的过分依赖。
为什么宝贝总是事事讲条件,为什么宝贝总是要奖励?这是因为我们完全把宝贝的内在驱动力转化成了外在驱动力!
也就是说,他们学习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奖励。
当然,奖励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掌握好奖励的度,奖励就变了味道,慢慢地宝贝就会演变成事事讲条件。
所以,当宝贝习惯于跟你谈条件时,你就需要思考是不是该适当调整宝贝“讲条件”的这种思维,增加他的内驱力了。
对于“讲条件”这个习惯,越早制止越好,不要等到宝贝的条件越来越高,家长接受不了的时候,才意识到晚了。
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助宝贝改掉“讲条件”这个习惯呢?
首先要少用物质刺激,多精神奖励。
宝贝小的时候,有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刺激,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宝贝一天天长大,知识的不断增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
宝贝讲条件,基本上是物质条件,若不断满足,长时间会不断刺激他的物质欲望,专注于“物质享受”而不是学习。更有甚者,物质欲望膨胀,导致违法犯罪。
因此,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宝贝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其次要给宝贝制定一定的规则
规则是约束宝贝最好的工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宝贝爱“讲条件”一方面是因为父母无原则的“溺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长缺少明确可行的行为规范,从而让宝贝失去了约束。
家长们不妨和宝贝一起制定“家规”,即为宝贝相关的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过时就没收书本;不按时起床,上课迟到自己向老师解释原因等等。
一旦规则制定完成后,父母和宝贝就要共同遵守并切实贯彻执行,对宝贝的不合理要求不妥协、不迁就,更不与宝贝讲条件。
严格执行数次后,宝贝的行为就会得以规范,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可以有效地摆脱之前事事讲条件的不良局面。
宝贝的行为出现了问题,一定是因为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宝贝成长出现的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根源。
面对宝贝的问题,家长应该耐心的去发现问题,并沟通和解决问题。因为现在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宝贝以后成长道路上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