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父母,你会选择与宝贝合作,还是让宝贝合作呢?“让”宝贝合作的爸妈什么样?“与”宝贝合作的爸妈什么样?一字之差会有什么不同?
最近发现,爸爸妈妈们微妙地分成两个类型:
一种是“与宝贝合作”的父母,他们大多觉得带宝贝挺轻松,偶尔遇到点小问题,稍微调试一下对待宝贝的方式,很容易就解决了;
一种是“让宝贝合作”的父母,他们经常遇到问题,宝贝可能任性、脾气暴躁、不听话、叛逆、不专注、不好好写作业,大人越是想办法,情况反倒越糟糕,带个宝贝,真是累死人了,分分钟崩溃、爆炸!
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做爸妈了?真心爸妈认为,问题很可能就在“与宝贝合作”与“让宝贝合作”的一字之差。
“让”宝贝合作的爸妈什么样?有一次,真心爸接小儿放学,两人一起在面包房吃下午点心,遇到一位妈妈,带宝贝等着上英语课外班,正让宝贝朗读英文课文。
宝贝七八岁的样子,很认真地读,但是小心翼翼,全身紧绷。读了一遍,妈妈不满意,让宝贝再读,宝贝又读一遍,妈妈还是不满意,宝贝就再读。
这时,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妈妈突然抓起自己的大衣、背包,推开门冲出面包坊,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小女孩赶紧手忙脚乱地收拾起自己的外套、书包、课本,跑出去追已经不见踪影的妈妈。
真心爸爸和小儿都惊呆了:宝贝没做什么啊,不就是英文课文读得不顺溜嘛,妈妈怎么就气成这样,还把宝贝丢下不管了?
这位妈妈,就是典型的“让”宝贝合作的妈妈。
“让”宝贝合作的爸妈,是想“管教”宝贝的爸妈,是想让宝贝“听话”的爸妈,说起亲子间的“合作”时,他们想象的是宝贝不调皮不捣蛋不顶嘴不反抗地服从爸妈的要求,而且宝贝的行动和产出,要达到大人期待的标准。
“与”宝贝合作的爸妈什么样?
另一次,真心妈妈遇到了一位妈妈,她找我咨询五岁的幼儿园宝贝写作业的事。
宝贝五岁,上大班,老师开始布置书写类作业,但宝贝不喜欢这种写写写的作业,觉得不能聊天不能玩儿,很无聊,就磨磨蹭蹭边玩边写,每次也都能完成,就是要花比较长时间,而且在妈妈看来,作业也不够高。那位妈妈问我:“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跟跟她说,宝贝幼儿园就留这么多书写作业,是不太合适,咱们不能改变幼儿园的安排,但可以调试对宝贝写作业的要求,比如给宝贝充分的时间来适应书写作业,不要求宝贝很快完成,也不要求宝贝马上就达到理想质量,只要宝贝能完成,爸妈就鼓励他。
结果下个周末,这位妈妈来告诉我,她不再催促宝贝快点开始写,宝贝充分地玩了大半天,之后很愉快地开始写作业,写得也不慢,给妈妈签字时,妈妈也没不批评写得不够好,宝贝特别开心,特别轻松。——当然,妈妈也很开心,因为不需要和宝贝就写作业展开拉锯战了。
这位妈妈,就是懂得“与”宝贝合作的妈妈。
“与”宝贝合作的爸妈,是不那么在意自己的“权威”的爸妈,是不要求宝贝绝对“听话”的爸妈,是懂得对宝贝做点小让步的爸妈,说起亲子“合作”时,他们想的是,自己怎么成为一个好的合作者,该怎么对待宝贝,才能引导宝贝朝好的方向发展。
一字之差,为什么如此不同?“与宝贝合作”、“让宝贝合作”,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一个让大人宝贝都如沐春风,轻松愉悦,另一个却让大人恨不得分分钟气爆炸,也让宝贝战战兢兢、紧张万分?
1、平等带来合作,碾压带来抗拒
“与宝贝合作”是平等的,“让宝贝合作”是碾压式的。
懂得“与宝贝合作”的爸妈,明白在亲子关系中,自己并不是绝对权威,不总是想着用成人的权力,大力给宝贝施压,更容易尊重宝贝的意愿。
“让宝贝合作”的爸妈,是把自己的地位摆在宝贝之上的,认为自己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居高临下地“管教”宝贝,宝贝也必须服从大人的“管教”。
宝贝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其实很容易感受到两种态度的微妙差异。
与持平等、尊重态度的父母相处,宝贝不用时刻担心被批评、自尊受损、遭受“管教”,有按照自己兴趣做事的自由,自然更容易采取用合作而不是抗拒的方式。
与碾压式的父母相处,正好相反,宝贝要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尊受损、担心惩罚,于是,有的宝贝做事越发不自信,成果也越发不能让父母满意,有的宝贝则开始不同程度地反抗父母的施压。结果就是,父母越是经常生气、发火,宝贝越是不能合作、表现不佳。
大部分爸爸妈妈,都是职场一员,我们想想自己如何与同事达成良好合作,其实就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你盛气凌人,别人不喜欢与你合作;别人盛气凌人,你也不会喜欢与他合作。
2、不把自己当权威更容易宽容;自视权威更容易被触怒
不把自己当权威时,父母对宝贝的在各种事情上的正常反应,或者稍微激烈一点的反应,都会比较宽容,接受程度会比较高,;把自己当成权威的父母,遇到宝贝一点点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应,就会当成“反抗”,也很容易被触怒。
那位问幼儿园宝贝写作业事情的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小插曲。她和宝贝讨论作业问题,宝贝说道:“我们小朋友做事情本来就很慢的,我们写字本来就是慢慢学的。”这位妈妈说道:“宝贝的话让我反省,也许,真的是慢慢来,反而会比较快吧。”
这是很宽容的反应,妈妈尊重了宝贝的表达,并且愿意做出反思,这样的反馈、沟通过程,自然大人宝贝都比较愉悦。
换一位“让宝贝合作”的爸爸妈妈,听到宝贝这么说,就可能马上很生气:“小小年纪,还学会跟大人讲道理了!你做得慢就是不够好,就得快起来!”
那些被宝贝写作业问题气得得不得了的爸妈,稍微换个角度想一想,就能够接受,一个十来岁的宝贝,认为玩比写作业愉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父母实在不需要为宝贝如此正常的反应而暴怒,需要做的,只是是调试自己的方法,以引导宝贝愉快地完成作业而已。
3、你控制不了别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真心爸妈遇到过宝爸宝妈们各种各样的提问,用的句式大体是这样的:“我宝贝……怎么办?”
其实我们认为更好的提问方式是:“我宝贝……,我该怎么办?”
两种提问方式,也是一字之差,但涵义完全不同:前者是希望找到一个方法,让宝贝做出改变,要求的是宝贝;后者是希望找到一个方法,自己做出改变,要求的是自己。
很多爸妈之经常感到愤怒挫败,正是因为总是想改变宝贝:宝贝放学后想玩一会儿,你想让他变得一放学就乖乖写作业;宝贝想玩玩游戏,你想让他对游戏一点兴趣都没有,最好一见游戏就烦;青春期的宝贝想自己拿主意,你想让他什么事儿都听爸妈的话,最好连日记也不要写,以免有什么爸妈不知道的“小秘密”。
甚至,一些父母的挫败还来自不能控制宝贝之外的其他人:老师总是留太多作业,还总是要求父母检查签字;学校总是考试,老师还会把成绩发到家长群;宝贝上高中、上大学,还要经历中考、高考,没有考试,哪来这么多烦恼?!
我们总是为不能改变别人而愤怒、痛苦,却不愿意承认——其实,我们控制不了别人,能控制、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就像很多夫妻都在做一件事:结婚后发现对方和自己原来认识的那个TA不同,于是逼着对方朝自己认为“对”的方向改变。自然,这种努力,通常以失败告终,夫妻间的很多争吵,也以此为导火索。
夫妻之间是这样,亲子之间也是这样。宝贝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想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出一个符合你的理想的宝贝,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做更有方法的父母,帮助宝贝朝对他更有益的方向成长。
比如,让宝贝不喜欢玩游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父母引导宝贝更理性、更有节制地玩游戏,不为玩游戏耽误学习。
让青春期的宝贝不想自主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那么严格控制宝贝,而减少青春期亲子冲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春期叛逆”的发生。
让不想练钢琴的宝贝自动自发地开心练琴也是很困难的,但我们可以放下逼不想学琴的宝贝练琴的“执念”,帮宝贝发现他自己更感兴趣的项目。
总之,懂得与“与宝贝合作”的父母,要控制和改变的是自己,目标是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教育宝贝,所以很少挫败,经常收获成就感,而“让宝贝合作”的父母,要控制和改变的是宝贝,所以经常愤怒、挫败,并遭遇宝贝的“叛逆”。
“与宝贝合作”和“让宝贝合作”,一字之差,真的是决定了你和宝贝相处的过程是让彼此愉悦,还是让彼此痛苦。要想愉快地做爸妈,大家一起来悄悄地控制和改变自己吧,你是个好的合作者,宝贝才能成为好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