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重复性教学”,是指在学校的正规教学活动之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不一定有教师资格)对学生进行相同课程,甚至对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教学的“伪”教育观。
每逢假期,对于宝贝们来说,本以为可以尽情玩耍、尽情放松。但事实不然,不少中小学生还需要背着书包走出家门,到五花八门的校外辅导班去学习,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担忧不得不引起重视。
逃避补课的闹剧
7月26日中午,家住江苏南京栖霞区某小区的居民王先生报警,说他10岁大的女儿萌萌差点被绑架了!民警通过了解得知,原因是宝贝最近一直在上各种辅导班,非常疲惫,所以才说自己遭遇了“绑架”。
对大人而言,宝贝没有真出事就值得松一口气。不过,这出闹剧背后的原因却值得家长们反思——宝贝为了逃避补习班,不惜撒谎说自己遭遇绑架,可见在宝贝眼中应接不暇的补习班带来的学习负担之重,压力之大。或许,宝贝说自己被“绑架”了也没错,“绑架”宝贝的不是“黑衣人”,而是这些补习班。
每个寒暑假,都会出现有宝贝因为不愿上补习班而“搞事情”的情况。补习班不停,宝贝的抵抗就不止。而家长也因为“烧钱式教育”“重复性教学”苦不堪言。
二年级男孩为逃避培训班喝醉酒请假
“一个人东倒西歪的,手里还拎着瓶酒。”在扬州市西湖镇,一名上二年级的小男孩,竟然在家里喝起了白酒。宝贝的母亲这个暑假为宝贝报了四个培训班,宝贝喝酒的原因只是因为不想上培训班,想喝醉了“请假”。
9岁男孩不愿上补习班挨打 到派出所告母亲家暴
今年1月2日下午,重庆市沙坪坝覃家岗派出所里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说自己叫童童,今年9岁。妈妈给他报了个补习班,可他根本不愿意去。元旦假期,下午又有补习班的课。童童不想去,妈妈动手打了他。童童觉得很委屈,下午背着书包出门,不是去参加补习班,而是一路问到了覃家岗派出所。童童告诉民警,妈妈只是生气地打了他几下,下手并不重,但他坚持认为,“这是家暴!”
一位妈妈哀叹:月薪3万竟撑不起宝贝的一个暑假!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出头,最近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买了,原因就是宝贝放暑假了!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一个暑假在宝贝身上花了35000元。不少家长感慨“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宝贝更不踏实!”
专家声音:“重复性教学”
是一种伪教育观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司成勇教授,在其《“重复性教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重复性教学”是指在学校的正规教学活动之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不一定有教师资格)对学生进行相同课程,甚至对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教学的“伪”教育观。它通常表现为师生在校内外的“补课”行为。
他认为,“重复性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病”已侵害中国教育的机体很长一段时间了。它对学生(主要是青少年儿童)、教师、学校、家庭、国家、社会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
◆ 学生。“重复性教学”最直接的伤害对象是学生,是少年儿童。它严重违反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阻碍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 教师。“重复性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 学校。“重复性教学”严重违反教育规律;严重扰乱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强化了应试教育理念;“重复性教学”阻碍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 家庭。“重复性教学”严重破坏了家庭正常的生活,影响家长的休息和工作;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正确认识,增加了政府、学校赢得家长支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难度。
◆ 国家。“重复性教学”严重违反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严重破坏了国家和民族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国家相关规定 教育部在2015年发布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要求: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网友怎么说
到底为什么给宝贝补课?有人觉得是家长过度焦虑导致,有人吐槽培训机构的忽悠套路,还有网友认为学校的教育安排也存在一定问题。
有些培训机构“套路深”
@风行:作为家长,最架不住一些培训机构制造紧张氛围,感觉不上几个培训班,宝贝开学就得掉队了,宝贝紧张,家长心里也没底,怎么办?
@jcn:我不太认同放假还要给宝贝报课程,特别不苟同一些辅导班制造的“宝贝不补课就难以跟上班”这种观念,培训班更多的就是在抓家长这种焦虑心理吧。
@海鸥:去之前都说是名师上课,有时候家长也不懂,搞不清楚,等开始上课了才知道根本就不是什么名师,也晚了!
学校的教育安排存在一定问题
@孔孔胡萝卜:其实补课真的不是家长愿意的,但是有些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不讲,说是到补课班再深入讲解,家长只能选择给宝贝报培训班,无奈啊。
@烟花易冷:不说别的,做家长的敢不给宝贝报培训班吗?不敢啊!要不然真跟不上学校讲课的进度啊!
@Enjoy:如果学校能安排学生针对薄弱科目在校无偿辅导,当然是家长们最欣慰的!
教育应该量力而行:
@小草微香:对宝贝的教育,要量力而行。获得知识和见识的渠道多的是,成长的过程也非一蹴而就,且过且珍惜。
@清荷:宝贝喜欢,家长应该大力支持,但没必要倾其所有。宝贝的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为了宝贝上培训班倾家荡产,那也就违背宝贝学习的本质了。
父母是宝贝最好的老师:
@百合:宝贝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假期多陪陪宝贝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开心玩耍的童年更重要,宝贝的童年转瞬即逝,家长们别留遗憾。
@SkyBLUE:父母是宝贝的第一任老师,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来教育宝贝始终是鞭长莫及,只要父母做好第一棒,我相信那些宝贝不会差到哪里去。
补课前,先问宝贝这些问题
◆ “宝贝,对于暑假,你有自己的规划吗?”
现在有不少宝贝,都是按照父母给规划好的路来生活。父母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经验都告诉自己的宝贝,让宝贝可以少走弯路。但是殊不知,也许正是由于家长的事事操心,才让宝贝逐渐失去了自我规划的能力。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让宝贝自己规划时间,做好时间表,告诉宝贝每天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什么时间段上补习班,什么时间段写作业,什么时间段玩或阅读。这样宝贝更有积极性了,自我规划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 “你有没有特别感兴趣,愿意去学的?”
如果一定要说一样保证“学有所成”的万能钥匙,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兴趣”。“你有没有特别感兴趣,愿意去学的?”这一问,特别适合对兴趣特长班的选择。如果你的宝贝特别喜欢绘画,而我们偏要把他按到钢琴旁边,倒是应该感激宝贝的承受力,也没有资格去过度指责宝贝“心不在焉”了。
◆ “宝贝,我理解你,哪些补习是你特别反感的?”
“别人都在学”的形势,其实宝贝很清楚。极愿意学和一科也不愿意学的,都是一个“菱形结构”的两端,是少数。大多数宝贝都是在挣扎和忍耐中徘徊的,就像大人也会时不时在“好好工作”和“我想辞职”的心理状态下游荡。
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却很难控制。有些宝贝就是从某一点开始全线崩溃的。做做减法吧,把“最后一根稻草”从宝贝的书包里拿出来。
◆ “如果你接受了,愿意坚持下来吗?”
好多家长都说,掏补课费的时候,只觉得挣钱如水滴入池,花钱却如开闸泄洪。如果宝贝半途而废,心疼的不光是钱,更是大人宝贝的精力和时间,甚至包括为取舍而付出的机会成本。
其实当宝贝说想学什么的时候,或许他根本不了解这个事物究竟是干什么的。所以当宝贝说喜欢什么兴趣班的时候,家长不用直接欣喜的拉着宝贝报名,而是让宝贝多了解,给宝贝一个思考的时间。
郑重地问一问,谈一谈,有的时候宝贝缺乏的并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而是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