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在家,宝宝反而越哭得凶,变得越会撒娇呢?妈妈在家和不在家的时候,宝宝的反差特别大,有时候妈妈不在家,宝宝反而好好的,这是为啥呢?
宝贝反差大的情况,相信很多妈妈都亲身体会过。
平时上班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可乖巧了,只要妈妈下班回家,宝贝就180度转变了。
吃饭一定要坐在妈妈的腿上,不肯自己吃!
小事情不顺他们的心,就开始一哭、二闹、三倒地、四蹬腿!
玩游戏、放电视,指定妈妈专人服务,其他人不得靠近!
闺蜜的妈妈跟她说道:“宝贝跟我一天了没见哭闹,怎么你一回来,宝贝就成这样了?”
有一次,宝贝哭得凶悍,姥姥心疼,竟然对闺蜜说道:“你下班后晚点儿回来,等宝贝睡了之后再回家……”
what?我才是宝贝的亲妈啊!
妈妈在家,为什么宝贝反而表现不好呢,难道是妈妈陪伴中哪里出了错?
《美国育儿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当妈妈不在的时候,你的保姆或者家人告诉你他们表现得像个天使时,其实是因为,他对其他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但在你的面前,宝贝会很想尝试各种事情,哪怕是耍无赖耍混,甚至是危险或者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哭得凄惨,你会怜惜;遇到麻烦你会帮他解决。
闺蜜说,她女儿最严重的一次,是当着她的面发脾气,故意把姥姥刚煮好的面条打翻了,理由是想吃巧克力。
闺蜜说当时都气炸了,认为这样的举动不可理喻,不管教简直没脸再为人母。
她火气冲天的拉着宝贝一顿发飙,并没有用,最后巧克力还是给了。
都说,爱是没理由的,用在亲子关系上也适用啊。
闺蜜后来告诉我们,那天是因为,姥姥怕女儿吃多了巧克力对身体不好,于是把巧克力藏起来了,虽然女儿当时没跟姥姥闹情绪,可都藏在心里呢。
傍晚见着妈妈回来了,心就松了,所以想着法子让妈妈插手妥协给巧克力。
说白了,闺蜜女儿打翻面条,实际是希望妈妈插手帮忙向姥姥拿出巧克力,在她认为,妈妈能解决她所有的难题,不管是无理的还是有理的,因为,她知道妈妈永远是最爱她的。
和妈妈分离一整天,当你回家后,不同性格的宝贝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一样。
有的宝贝会平静地坐在那里,好像妈妈回来了跟自己没有关系,这类慢热型宝贝,一般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家里有这类的宝贝,妈妈应该推开家门后,重新与宝贝建立连接,比如,走过去拉拉宝贝的小手,或者假装呼叫宝贝,土豆土豆,我是番薯,听到请回答…
有些妈妈不懂观察宝贝的情绪,推门后会直接抱着宝贝举起来,又亲又抱,慢热型的宝贝会有些抵触,甚至会推开大人的怀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分开一天后回去,宝贝跟自己不亲近了的原因。
有的宝贝,则比较主动,看见妈妈回来了,会扒拉着不放,还会嘴里念叨着白天发生的事情,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
这类宝贝看似活泼大方,其实是最难搞定的。
他可能,刚刚还跟你嬉皮笑脸,下一秒就会赖着让你喂饭,喂水,哭闹。
其实,无论哪一种宝贝,他们都是把妈妈当做情绪的回收站,憋了一整天的情绪,终于可以释放了。
努力回想下自己小时候,不难发现,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在外面,无论多大的委屈、困难都能忍住,但只要看到妈妈,所有的情绪会汹涌而出。
有时,我们忙碌了一整天,回家想放松一下时,真的一点也不想看到宝贝们这幅“嘴脸”,我们多希望,迎接自己的只有笑脸和撒欢啊。
但这确实只有妈妈才能看到的模样,是宝贝内心真实情感的释放——宝贝觉得,只要在妈妈身边,即使表达自己最深层、最原始的情绪,也是安全的。因为妈妈永远都会原谅自己、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