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总是热衷于比较宝贝?一老拿别人家的宝贝来比较自己的宝贝,教育自己的宝贝,家长这样做对吗?
晚上回家快走到我们家那栋楼时,远远看到老妈两手各提着超大号的购物袋,和邻居唠嗑,估计是刚从超市采购回来。
我快步迎上去,接过老妈的购物袋后,却被老妈催着先回家。半小时后,老妈才进门,问她和邻居讨论什么呢,聊得热火朝天的。
老妈表示自己也是被迫当了回垃圾桶。原来,邻居赵姨又在那儿碎碎念比外孙。邻居赵姨和张姨她们两家住对门,她们俩表面上和睦,暗地里较劲,起初是比女儿,后来有了外孙就比外孙。
比长相,比成绩,比礼貌,比教养,凡是能拿来比较的,都要争个高下,而两个年龄相仿,又恰巧在同一个小学上学的男孩,却相互不理睬。大人的虚荣心,破坏了宝贝们应有的友谊,甚至让两个朝气蓬勃的宝贝看起来,宛若斗鸡。
为什么家长总是热衷于比较宝贝?
大多数家长都会陷入“比宝贝”的怪圈,即便自己小时候就曾活在别人家宝贝的阴影之下,但是当自己为人父母时,却不由自主的用同样的话语和行为伤害自己的宝贝。究其根源,还是因为焦虑和骨子里的不自信,只好透过宝贝来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来填充缺失的安全感。
别让宝贝看起来,像个“斗鸡”
宝贝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尽管父母给予了宝贝生命,但并不代表宝贝要唯命是从,要竭尽全力达到父母制定的目标。每个宝贝都有自己的人生走向,家长不应该把宝贝教育成“斗鸡”,永远活在与他人比较之中。
关注宝贝的多方面需求和发展
“分数”和“成绩”并不是衡量宝贝学习是否用功、日后是否成材的唯一标准。家长过度关注宝贝的学习成绩,会让宝贝更加排斥抗拒学习。
家长应该关注宝贝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挖掘宝贝的兴趣和潜能,时刻关注宝贝的心理状态,多和宝贝进行沟通、互动,增加亲子间的信任、依赖,提升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