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对宝贝严一点无可厚非,但当代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他们打着“严厉”的旗号,其实采取近乎苛刻的教育,对宝贝完全是“专制与暴政”。这样的“严厉”,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教育效果。
你是严厉型父母吗?
有的父母,对宝贝非常严厉,甚至要求宝贝无条件服从,比如“必须在10点前回家”“不允许看电视”“这次必须考到前10名”“不做完这些不许睡觉”......如果宝贝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违反”的父母的命令,父母会用威胁、羞辱或其他惩罚来迫使宝贝完成,比如“做不好,今天就不要吃饭了”“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或者暴打一顿等......
正如心理学家所定义的,这是一种缺乏父母温暖与同情的方式。许多父母觉得自己对宝贝很宽容,很爱他们,实际生活中,当宝贝激怒父母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本能的采取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来威慑宝贝。
这样的严厉真的能教育出“听话的好宝贝”吗?研究表明,受专制型父母约束的宝贝,在行为习惯、社交技能、心理健康以及学术上都有不少问题。
你的严厉,往往让宝贝变成这样......
心理学家贝克说得好:“对子女督促过严的父母,也许可以逼使宝贝养成良好的习惯,却也会使子女有不安、依赖、胆怯、敢怒不敢言、不爱做劳心工作,以及不喜欢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等缺点。比较起来,这种教养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行为问题
当宝贝们做出不好的行为时,通过威胁、严厉的惩罚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控制来强制宝贝改变的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长期来看,宝贝的行为并没有根本改变。相反,这些受到“独裁”管教的宝贝,往往“外化行为问题”更多,比如咄咄逼人,目中无人,酗酒,甚至反社会行为。
社交能力
被严厉管教的宝贝,往往伴有社交困难,他们很难交到朋友,而且遇到欺凌的概率会比其他宝贝更高——不管是作为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
最近一项对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被严厉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更有可能从事欺凌行为,特别是常常受到父母惩罚性控制的宝贝;同时,这样家庭的宝贝被老师评价为不那么有社交能力,他们更有攻击性,不太可能被同龄人所接受,更容易被孤立和欺凌。
心理健康
严厉的父母会让宝贝更容易焦虑、自卑和抑郁。
在一项行为遗传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有严厉父亲的宝贝更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他们在情绪调节上也会有更多困难。此外,美国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或成人在小时候遭受过父母独裁式的教育,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
这种专制教育的影响取主要是由于父母的严厉、冷漠或惩罚。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体罚会导致儿童抑郁和焦虑的比率上升。
学术成绩
通常我们认为,管得严的宝贝学习成绩会更好,实际上是这样吗?
实验研究表明,严格教育的方法会干扰宝贝学习。比如在幼儿园里面,若是老师批评或者羞辱一个宝贝表现的不好,那么接下来宝贝只会表现的更差。人们从积极的反馈中学习的东西要比从消极的反馈中学习得更好,对宝贝来说更是如此。
这样爱宝贝,对他们更好
大部分专制的父母,都是因为不知道该怎样有效的管教宝贝,只能用这种严厉的方法达到短暂的效果。其实,我们应该严格教育宝贝,而非严厉。严格,指的是有原则,有规则,有明确的价值观和基础判断。而严厉通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失控、非理性的惩罚。
严格的父母会给宝贝设置限制和执行标准,同时让宝贝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他们鼓励宝贝提出问题,耐心解释规则背后的基本原理。而不是通过诱导羞耻感、负罪感、强迫威胁等方式来控制宝贝的行为。
为什么看似简单有效的“严厉”政策反而会导致宝贝一系列问题呢?正常的规则不会给宝贝带来伤害,需要担心的是,你是否会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携带不良情绪,并把情绪传递给宝贝。
暴打宝贝一顿,宝贝并不会因为暴打的行为与肉体伤害而变得性格大变、内向和迟钝,是由于这次暴打的同时,家长传递给他的愤怒与威胁的情绪而产生心理阴影。规则不会伤害宝贝,恐惧,愤怒,焦虑的情绪才会。对宝贝“严”没错,但是“厉”确实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