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样的方式改正宝贝行为,有害无益!

胆小、懦弱、自私、霸道、任 性、自卑、不诚实……你会给宝贝一系列行为贴上标签吗?你知道小小的标签,会传递给宝贝多么消极的暗示吗? Q12中文字网

在教育宝贝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给宝贝贴各种标签:胆小、懦弱、自私、霸道、任性、自卑、不诚实等,因为他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帮助宝贝成长的最好方式是不断告诉宝贝什么做得不对,只有批评宝贝的缺点和不足,宝贝才会改进。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Q12中文字网

Q12中文字网

我的建议是:请父母放慢节奏,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先好好观察一下宝贝,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再想一想,宝贝的特点是什么,宝贝的喜好是什么,尽量顺着宝贝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和引导。 Q12中文字网

  • “抢玩具”的宝贝--教给宝贝具体的技巧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Q12中文字网

小宝贝之间的小冲突,常常被成人贴一张标签:这个宝贝爱欺负人!其实,有时候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放大宝贝之间的事情。所谓宝贝的欺负人,有时候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和别的小朋友沟通。 Q12中文字网

我的几个邻居都有宝贝,大家关系也不错,经常在一起玩。但是有好几次,琪琪妈妈私底下跟我抱怨,说豆豆最近几次在她家玩,总是欺负琪琪。但是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也没办法避免。 Q12中文字网

又一次聚会的时候,我有意观察了这两个宝贝。4岁的琪琪在玩一个玩具。突然,2岁多的豆豆夺手就抢,很粗暴地推她。琪琪其实是个很懂事的女宝贝。她尖叫起来,吸引了家长的注意力。豆豆的妈妈急忙教训自己的宝贝:“你看看,不好好和姐姐玩!不要抢!”回头和琪琪的妈妈解释说道:“他就是这个烂脾气,在家里老欺负他哥哥。”后者呢,也为了不伤朋友间的“和气”,则责备她的宝贝:“弟弟要玩你就给他吧,你是小主人嘛。好了好了,别闹了。”宝贝们暂时分散了注意力,一会儿又玩在一起。不过没过多久,相同的纷争又发生了。 Q12中文字网

两个宝贝间的纷争经过妈妈的调节,最后并没有得到解决。表面上看,妈妈们在教育宝贝,可实际上,宝贝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 Q12中文字网

豆豆妈妈说道:不要抢。琪琪妈妈说道:你是主人,所以你要给他玩具,这要求对4岁的宝贝来说显然是过高。没有一个人教他们怎么一起好好玩,只是说教,消极地把他们俩扯开。结果问题并没有解决,两个宝贝又争起来了。家长还是说教,继续贴标签。 Q12中文字网

豆豆妈妈说道:“你看你这个烂脾气,不好好玩下次不带你来了!在家就老欺负哥哥。”我一听,说教不成,威胁都来了。我问她:“豆豆在家里老这样,你没跟他讲讲道理?”他妈妈说道:“你看我总跟他说要好好玩,没用!”琪琪妈妈也附和着说道:“是呀,我们琪琪象他这么大的时候,不让别的小朋友动她的玩具,说什么都没用,等大了就好了。”于是大人们都说是是,跟小孩没道理可讲,等大了自然就好了。 Q12中文字网

我观察了一下,琪琪已经上幼儿园了,懂得跟人分享的道理,只是豆豆的行为太粗暴。我就对豆豆说道:“你想玩姐姐手里的玩具对不对?那你就跟姐姐说,让我玩一下好不好?姐姐一定会给你的。琪琪,你说对不对?”琪琪点点头。开始,当豆豆再想要琪琪手里的玩具,我就跟他说道:“想想,怎么跟姐姐说?”豆豆就不抢了,把我教他的话重复一遍,琪琪也很乐意把玩具给他,还教他怎么玩。几个回合下来,都不用我提醒,豆豆不抢了,两人玩得很高兴。谁说小宝贝不懂道理啊?关键是家长不要轻易地把宝贝之间这种正常的冲突贴上“欺负或被欺负”这样的标签。 Q12中文字网

我们换个角度来想,这么小的宝贝,他需要学习怎么和他人有效的交往。他并不是要去有意识地“欺负”别人,而是他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父母不要消极地贴个标签,而是要把道理讲透,教他们具体怎么去做,而不是空洞的说教。 Q12中文字网

如果豆豆妈妈能有意识的这样去矫正他的行为,过一段时间,她就不会觉得这个宝贝脾气烂了。相反,如果她没有坚持,也许到明天,豆豆又会和别人抢玩具了。 Q12中文字网

  • “固执”的宝贝--观察并顺应宝贝的特点 Q12中文字网

去年,大宝的学校安排了一次老师和家长的讨论,是一对一的,讲一讲宝贝近期的发展情况。大宝其他都挺好,就是一点,有时候不肯和人分享。 Q12中文字网

比如,他们的室外活动时间,大宝一定要骑那辆红色的三轮车。可是他不是每次都能先得到那辆车啊,如果被别的小朋友抢了先,他能哭闹上15分钟。我说,在家也是这样,有时候一定不和他弟弟分享某些玩具,这宝贝,还真是固执。我在谈话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给宝贝贴了标签了。 Q12中文字网

老师笑眯眯地说,其实据我们观察,这个宝贝是这样的:他对某一样东西如果很喜欢的话,他就一心放在里面拔不出来。这就让他看起来很固执,不肯听道理。 Q12中文字网

我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比如,他喜欢数字,周末的广告纸被他剪下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我就请教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Q12中文字网

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在他跳着脚哭着要三轮车的时候,跟他说,你觉得三轮车很好玩,你喜欢三轮车是不是?(认同他的感受,通常会让宝贝安静下来)。你觉得三轮车好玩,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滑梯啊?其实滑梯也很好玩,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多说几次,他也去玩了滑梯,这样就让他的注意力从三轮车转向滑梯,哦,原来我不玩三轮车,玩滑梯也很好玩。老师说他经过几个星期,比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了。 Q12中文字网

我非常感激老师能够仔细观察宝贝,并且试图从宝贝的角度出发来教育他。而且老师找对了教育的角度,那就是既然宝贝比较专注,就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换了一个不会观察的老师,象我一样,给他贴上一个固执这样的标签。每次他哭闹的时候,认为他是无理取闹而叫他站到一边反省,这样非但不能纠正他的行为,反而会让他变得更加有挫折感。 Q12中文字网

  • “不合作”的宝贝--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 Q12中文字网

很多时候,相同的行为,在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为父母和老师,最好是先观察宝贝,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不同的原因来对症下药,效果就会好很多。 Q12中文字网

相处久了,老师都知道大宝有个特点,就是做他喜欢的事情,就非常专注,超过一般的宝贝。这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有时候这个特点会“坏事”。 Q12中文字网

比方说,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但是接下来,该做别的活动了。那么,他就显得“不听话”了,常常不听老师的,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虽然是幼儿园,但是也是有一定的活动结构的,老师会指挥从一样活动转移到另一样活动。而且,以后上小学了,这个问题会更显得突出。你不能因为喜欢音乐课而非不要上下一堂课。我很担心以后他入学了,会显得不听老师的话,从一堂课转到另一堂课会比较困难。而那个时候学生也多,老师一定不会喜欢这种影响大家正常活动的学生。 Q12中文字网

那么,怎么办?大宝的老师很好,没有给宝贝贴一个“不听话”或者“不合作”的标签,而是仔细观察,并且找到他“不合作”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根据这个特定的原因,她想了一些小办法。 Q12中文字网

比如,这个活动,让大宝当老师的小助手,让大宝转移对上一个活动的兴趣,积极来参与老师所要求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他就慢慢接受了,原来在学校,不能完全依着自己的兴趣来,每一项活动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经过老师这样的训练,他以后正式入学,适应地会比较顺利一点。 Q12中文字网

所以说,宝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他,他是这样的;你也可以从那个角度看他,原来他是那样的。以不同的角度看宝贝,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能够以尊重宝贝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理解他们,尽可能了解宝贝行为背后得原因,以适合宝贝本身的方法来教育他,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长。 Q12中文字网

  • “不体贴”的宝贝--尊重宝贝的感受 Q12中文字网

有时候我们在管教宝贝的时候,往往显得过于理直气壮,而忽视了宝贝的感受。这样的管教通常会引起宝贝的反感,而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Q12中文字网

我有一次在朋友家参加宝贝的生日派对,男孩得到一辆玩具自行车做生日礼物。他兴奋得在客厅骑来骑去。妈妈制止了他,蹲下来,对他说道:“宝宝,小弟弟躺在这边,你这样骑来骑去,我怕你一不小心会弄疼他。这样,你去那边骑,不要到地毯这边来,好不好?”男孩看了一下弟弟,说道:“好的。”他真的乖乖不靠近弟弟。 Q12中文字网

宝贝为什么这么“听话”啊?这位妈妈以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成功地制止了宝贝的行为,而且很明确地告诉他理由:怕不小心弄疼弟弟,最后还给他一个解决办法:你可以在别的地方骑,但不能靠近小弟弟。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哭闹,解决事情就这么简单。 Q12中文字网

如果这个妈妈只是说道:“你这宝贝,怎么这么不体贴?这样骑车待会儿碰到弟弟!乖一点。”你觉得宝贝会怎么想?他会想:第一,我没有不乖;第二,弟弟比我受重视。他的心理能平衡吗?他会听你的话吗?如果他真的弄疼弟弟,你可能会指责他欺负弟弟,不乖。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Q12中文字网

综上所述,贴标签是父母在教育宝贝的过程中有弊无利一个环节。教育的重点不是给宝贝贴上标签,而是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宝贝的感受,仔细观察宝贝,找到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应宝贝的特点而进行引导,这样一定会事半功倍。 Q12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