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挫折教育呢?是让宝贝下乡吃糠咽菜,还是鼓励宝贝横穿沙漠?什么是挫折教育?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很多家长对挫折教育不是很清楚,但是随着网络上越来越多“宝贝禁不住压力而跳楼、离家出走……”这样的新闻曝光,“挫折教育”渐渐走进了家长的视野。挫折教育就是让宝贝下乡吃糠咽菜,还是鼓励宝贝横穿沙漠?
不要人为地创设挫折、营造苦难
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更不是家长刻意创造挫折、营造苦难。
挫折教育是当宝贝遇到挫折时,家长顺势给予宝贝的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宝贝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烦恼。
很多家长将挫折教育与磨练意志对等。
每天固定跑1000米,不跑完不许吃饭;3岁开始帮家长洗衣服,洗不干净洗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家长故意布置超越宝贝能力的任务,其实很多情况下,起不到磨练宝贝意志的目的,反而让宝贝对自己、对家长失去信心。
挫折教育切忌生搬硬套,不要用同种方法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质的挫折。
挫折教育不是精神的枷锁
而是家长对宝贝的爱
宝贝遇到挫折时,家长不应该站在宝贝的对立面,挫折教育应当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展开。
在认知层面,不到3岁的宝宝应该以鼓励为主,用宝贝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宝贝挫折只是偶然,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3岁以上的宝贝,家长可以分析挫折的成因,帮助宝贝建立关于避免这种挫折的认识,将挫折上升为经验。
在情感层面,家长要及时抚慰宝贝,让宝贝知道“爸爸妈妈和我在一起”,让宝贝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也有家长喜欢在全家聚餐时或当着很多人的面评价宝贝,批评宝贝哪件事情做得不够好,他们认为失败是宝贝的问题,必须让宝贝记住这次错误。
很多宝贝讨厌吃饭、讨厌聚会,严厉的爸爸一出差就表现出放松、高兴,这就说明,这样的挫折教育对宝贝来讲是精神的枷锁,宝贝看不到家长的爱。
坦然地面对失败
——让宝贝输得起
宝贝的好胜心强是一种天性,是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积极展示自我的一种表现。
但过于争强好胜、凡是都争第一让宝贝变得输不起,难以承受挫折。
宝贝输不起的原因
要让宝贝输得起,家长首先要端正心态,然后分析宝贝输不起的原因。
1.宝贝在家长的各种赞美中长大,缺乏合理的批评和挫折教育,慢慢地发展到输不得的地步。
2.宝贝的任何事情都有家人包办,使宝贝没有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机会。
培养宝贝应对挫折的能力也像培养其他能力一样,要让宝贝自己去经历,自己去想办法,而不是家长代劳。
3.家长频繁地向宝贝灌输“第一名”的概念,无形中暗示了宝贝“只有第一名才是最棒的”“凡事必须做第一名”。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不要再给宝贝有关“第一名”的暗示,同时让宝贝坦然地面对失败。
1.认同宝贝的感受
家长要看到宝贝的感受,表达出理解与关怀。比如,“我知道你输了不开心。”“我知道你已尽力了,但可惜没有做到。”
2.引导宝贝接纳现实
家长需要让宝贝知道“赢”只是一种可能,比如,“做游戏就是这样的,未必次次都是你赢。输了就输了吧,下次我们再赢回来。”
家长可以帮助宝贝记录下每一次失败,给宝贝很强的正向暗示:第一名虽然好,但不怕输更了不起!
3.说出理解的语言
家长可以和宝贝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比如,“有时候球会投进篮筐里,有时候就会投到篮筐外面。”“有时候积木堆高后会倒下来的。”
让宝贝明白,失败很正常,并不丢人,别人也会理解你的失败。
4.欣赏宝贝的努力
在失败和鼓励的反复循环后,如果宝贝不再哭闹和沮丧,这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宝贝。
比如,“你很努力地去做。”“我看到你不断地尝试。”这些肯定的语言会鼓励宝贝继续努力下去。
5.家长自身的作用
家长还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就算失败了也不抱怨、不退缩,给宝贝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在某些方面寻求宝贝的帮助,让宝贝反过来安慰、教育家长。
这样宝贝就知道,一向崇拜的爸爸妈妈也有做不好的事情,输了并不丢脸,反而在失败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适当的语言刺激
——培养宝贝的上进心
很多宝贝不管得了第几名,都表现得宠辱不惊、满不在乎;就算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关心,参与度不强;看到别人受到表扬或自己落后了都无所谓。
理论上说,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物越来越多,宝贝应该越来越有上进心才对,为什么有些宝贝会出现消极情绪呢?
宝贝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当宝贝做错事或失败时,家长的打击式教育可能导致宝贝越来越胆小、不愿意争先。
当宝贝获得成功时,家长忽视宝贝的情绪,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没有及时表扬宝贝。宝贝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肯定和表扬,宝贝就会变得不那么争先,久而久之发展成没有上进心。
家长应该怎么做
1.家长要多发现宝贝感兴趣的事物,并在众人面前给予表扬,少夸奖宝宝“聪明”,而多肯定宝贝的“努力”。
2.家长喜欢通过与宝贝比赛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其实宝贝与同伴进行游戏和竞赛的效果更好,因为宝贝与同伴之间的实力均衡,这样的输赢更利于宝贝成长。
3.不要为宝贝制定过高的目标和期望值,这会给宝贝带来压力,甚至转变成负面情绪,导致消极对待事物。
4.家长可以尝试稍稍刺激宝贝,比如“你还做不了”“这个好像很难”之类的语言刺激宝贝的叛逆心。
宝贝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只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宝贝“迎难而上”,相信宝贝能慢慢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