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某论坛有一个存在了八年多的小组“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 共计10万余名组员,最后因其“离经叛道”的名字和话题引发关注而被雪藏。成员的发帖虽然多是消极抱怨,但也无不暴露中国式育儿的种种问题:一犯错就呵斥、宝贝之间相互攀比、填鸭式教育等等。
有人总结过,毁掉一个宝贝,其实很简单,家长只需对宝贝长期重复7句话就够了!据说,中国90%父母正涉足其中,向着让宝贝在各类场合都拘谨、退缩、胆小、怕事的方向使劲……
1有了你,我XXX都没干过。为你操碎了心!
父母付出了,就必须让宝贝领情。为了最大程度的让宝贝感恩,于是,有的家长把自己塑造成了家庭牺牲者形象,让宝贝萌生罪恶感!虽然说穷人宝贝早当家,但也不应以卖惨达成这种目的。
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了坎坷,对宝贝适当倾诉可以,但不应把宝贝当成生活苦难的发泄口,如果一味向宝贝抱怨,就别总怪宝贝因压力太大而不争气。
2你怎么这个也干不了
生活中,很多成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对宝贝未必如此。当宝贝没有做好某件事时,有的父母脱口而出这句话,貌似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实际上只是十足的”黑鸡汤“,若长期萦绕宝贝耳畔,伤害无遗是巨大的!会让宝贝感到父母更喜欢别的宝贝,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自暴自弃。其实,当宝贝努力,却做不好一件简单的事时,家长可以适时告诉宝贝:“我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这样不是更好吗?
3没见过你这么傻的(75分贝以上)
“没见过这么傻的”、"你蠢到家了"、"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毁宝贝这类语言最简单粗暴,父母不是商量的口吻,而是加大音量的向宝贝喷射,其间还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词组!其实,为人父母至少应该知道两点,第一,尊重;第二,教育宝贝疏则通,堵则盈。宝贝犯一丁点错,就一通臭骂,无异于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宝贝知道错了,可能已经在内疚,这时候他更需要肯定。
4不好好学习,今后捡垃圾去
父母说这类话时,多半是说者无心,可宝贝对未来的认知并不明确,往往会放在心上深感压力,或将直接影响宝贝今后性格发展。其实,父母可以跟宝贝说“我们一起学习吧。”拿一本书和宝贝坐一起,陪宝贝共同找寻学习的乐趣。
5我说不行就不行!
亲爹“一言堂”出品!这些爸爸酷爱耍“因为你是我宝贝,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威风!对宝贝尊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神马的都是浮云!可是,你知道吗?宝贝怕你并不光荣,更不能说明你对,宝贝也不会因为表面的惧怕而心里顺从!不妨试着尊重下宝贝的选择,与宝贝商量商量,听听他的建议,才是一个好爸爸该做的事。
6这宝贝哪有那么好?
前面几条都是单练,下面这一句话却是彻底毁掉宝贝的杀手锏,而许多父母不自知。当一些亲戚朋友夸赞或肯定宝贝一些优点时,有的父母通常这么回应。不仅不对人家给宝贝的褒奖示以肯定,还故意拧着来,就为了在别人面前赚够面子,反而损宝贝贬低宝贝,让其无地自容。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会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虽然谦虚是传统美德,但外人面前请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这样只会使宝贝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并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 要肯定宝贝的努力,给宝贝信心。
7你这次考了第二,下次一定能拿第一!
关注宝贝学习,绝不仅仅是关注他的名次。过度强调名次会让宝贝感到沮丧: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妈妈会不会生气?所以,在宝贝取得成绩时,父母更应关注和赞美宝贝的努力,而非成绩。
我很喜欢的《双向养育》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教育是双向的,父母在教育宝贝的同时也在接受宝贝的反教育。是啊,有的人当了父母,成了“神经病”;可有些人当了父母,却治好了“精神病”。虽然,已经发生的事无法改变,而我们与宝贝之间正在发生的事,我想,从现在开始,可以用爱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