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要注意了,教育宝贝跟信号灯一样,如果信号灯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红灯停、绿灯行,正是有了交通信号灯精准的指示才能有效规范行人的过街的行为。但如果信号灯出现了问题,那么规则就会被打乱,行人就会无所适从,甚至还会导致严重事故。
同样道理,家长作为育儿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执行人,如果在教育宝贝时也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那么宝贝该怎么办呢?明辨对错、做好沟通、统一思想,此才能有效避免育儿过程中“红绿灯”情况的困扰。
在教育宝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如果隔代教育再掺杂进来,那真是一个揪心的过程:婆婆的理念相对传统,而且“有经验”,媳妇的理念比较前卫。如果处理不好,分分钟都可以上演戏码,不但会引发婆媳矛盾,同时还会让宝贝不知所措。
下面为大家还原几个过马路的真实场景:
场景一
宝贝跟妈妈一起站在路边准备过马路。红灯的时候,妈妈问宝贝,可以过马路了吗?宝贝坚决回答说,不可以,要绿灯才能走。妈妈笑了,并夸奖了宝贝。宝贝也笑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做对了。
场景二
宝贝跟奶奶一起在马路边准备过马路。红灯的时候,奶奶看了一下两边,没有车辆,于是赶紧拉着宝贝的手朝马路中间飞奔过去。宝贝说,现在是红灯,妈妈说不能过马路。奶奶一边拉着宝贝跑一边说,现在没车,我们走快点就可以了。宝贝没再说话,跟着奶奶一起过了马路。宝贝想,原来这样也可以过马路。
场景三
宝贝,妈妈,奶奶一起在马路边准备过马路。红灯的时候,宝贝看了看两边说,妈妈,现在没车,我们赶紧过马路吧。妈妈:不是教过你吗,要绿灯的时候才可以过马路。宝贝:可是奶奶说红灯的时候只要没车也可以过马路的。于是妈妈就再次教育宝贝,一定要等绿灯的时候才能过马路。同时也跟宝贝奶奶说,做什么事都不急在这几分钟,一定要让宝贝养成好习惯,奶奶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现在又没车,怕什么,宝贝很茫然地看着妈妈和奶奶······
像上面场景中等红绿灯的片段,我的家庭就遇到过。宝贝最开始养成了正确的习惯,后来养成了不正确的习惯,再到后来不知道谁说的是对的,宝贝变得迷茫了。
而过马路看红绿灯只是一个小小的方面,而在宝贝的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红绿灯,他们不仅仅关系到宝贝成长过程中的安全,有些甚至会影响到宝贝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一个家长要宝贝这样做,另一个家长要宝贝那样做,最终可能导致宝贝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愿意去做,严重点的还可能会导致性格扭曲。
那么如何避免育儿中“红绿灯”问题出现呢?
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育儿理念,要善于沟通。特别是一些可以提前预知但还未发生的问题,做到提前沟通,统一口径,例如,每周或每个时段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其次,注重沟通的场合和方式。如果已经发生意见不一的情况,最好不要当着宝贝的面争执,更不要在宝贝面前大打出手,这样会造成宝贝无所适从。大人可以沟通好后,达成一致意见,错误的一方要敢于向宝贝承认错误,同时加强正确观念的灌输。这样不但可以使宝贝坦然接受,还能给宝贝树立好榜样,敢于坦然接受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第三,尤其加强婆媳之间的沟通。老人通常思想比较固化,难以变通,所以作为媳妇一定要有耐心,要多想办法从侧面入手,比如拿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来说,这样老人的触动会比较大。还有家中的中间人多作调合与引导,主要是家公,老公,这样一家人和睦相处就更容易了。在教育宝贝问题上出现的分歧也就不攻自破了。
另外,如果有条件,一家人一起学习一下当下的育儿理念,听听权威讲课、座谈,多参加一些相关活动,就更好了。
最后,愿大家均能在不影响家庭和谐的基础上,统一育儿理念,让宝贝更加快乐、自由、健康地成长,让生活中的“红绿灯”不再成为育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