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罗列出的7句话,是很多妈妈气急败坏时最容易脱口而出的, 虽然说时无意,但对宝贝的造成的影响及伤却难以估量。开口前请三思。
我数3个数,1、2、3…
宝贝调皮时或者拒绝合作时,很多妈妈惯用的招数。前一次两次,这一招通常能奏效。可时间久了,宝贝便渐渐对这一招免疫了,你开始认为,宝贝叫你反复如此,他在故意激怒你。于是,你顺理成章的给他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笨蛋等标签。要知道这些标签本无实际意义,但你却把它激活,让宝贝感觉自身充满缺陷。
高高在上地指使宝贝,不如走到宝贝面前,蹲下来给宝贝一个台阶下——提一个需要配合完成的可行性方法:“宝宝,穿鞋子我们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喔,我们先做第一步,你负责伸出腿,我负责给你套上袜子,好不好?”
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影响极其恶劣:“你到底听没听懂我说的话?你怎么这么蠢,说多少遍也记不住呢?”你脱口而出的话,宝贝真的会耿耿于怀,你让他感到自己特别蠢。方法同上,告诉宝贝该怎么做吧,先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然后,在宝贝高兴的时候,再强调有些妈妈说的话,要记下。
我说不行就不行!
某些爸爸在宝贝面前“耍威风”专用语。说这句话时,似乎宝贝的行为已令你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终于你耐心耗尽怒火中烧拿出杀手锏,劈头盖脸一句话,宝贝开始怕了,对你“言听计众”。
但你知道吗?惧怕不代表信服,只会得到宝贝暂时的平静,却给宝贝心理带来存在很久的不安全感。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该学会尊重宝贝的选择,学会与宝贝商量,听听宝贝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就那样儿,现在改来不及了……
妈妈为宝贝的某些坏习惯,或者在公共场合撒泼、无理取闹等行为, 找借口时说的话。这样说显然剥夺了宝贝改正的机会。搁到学习上,宝贝是吊车尾,有些父母仍旧这么说,背后的意思就是:“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认命吧,努力也是浪费时间。”
人可以中断上学,但一生都不能中断学习,可你却剥夺了宝贝追求卓越的机会,未来他会变得非常消极。反观聪明的父母,他会让宝贝明白,世上没有捷径可言,你和尖子生的差距仅在于你没他努力。
你想什么呢?
进餐时,宝贝拿勺子舀汤,不小心散在了桌子上,你脱口而出这句话。可这句话的作用,绝不是像听上去那么简单,你传递给宝贝的意思是:“你真是个蠢货,总能把事情搞砸!”这样突如其来的骂宝贝,真的好吗?
也许宝贝反复做错一件事,的确会让人无语崩溃。但爸爸妈妈,请先消消气,想解决的办法,不行吗?不如先给宝贝一个机会,让他自己用纸巾或抹布把弄脏的地方擦干净,然后继续吃饭吧。
宝贝做错事,让他学会自己承担后果,既可以让你轻松一些,也可以让宝贝学会对自己行为负责,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