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宝贝的教育经常是付出一切都在所不惜,然而很多的父母都会感叹付出这么多为何还培养不出一名优秀的宝贝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每个宝贝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宝贝不一样的人生”。这句话真的太对了。宝贝年幼,自制力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不做好引导和示范,终究会影响宝贝的一生。
父母是宝贝的第一任老师,是宝贝最亲密的“伙伴”,更是宝贝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家人对宝贝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家长的三种行为对于宝贝的教育来说可以说影响非常严重,值得我们深思。
不孝敬老人的父母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教育宝贝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但是自己却常常对家中的老人,自己的父母、公婆不敬。这样的父母,即使再疼爱宝贝,宝贝长大之后也不会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感恩”是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品质,而具备这样优秀品质的人一定是从小就养成的好品格,是骨子中一种格外重要的品格。不懂得感恩的人,自然也不会去分享、不会去为社会做贡献。上行下效,若干年之后宝贝为人父母的时候也会这样对待家中的老人。
感情不和的父母
父母的感情不和,就造成了家庭中一种畸形的氛围。在这种畸形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宝贝,很容易失去善恶的是非观,脾气也会变得暴躁,性格会更加的孤僻。父母之间的争吵、互相伤害,最
受伤、影响最大的绝对就是看在眼里的宝贝。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宝贝又怎么可能优秀、卓越呢?
无原则迁就宝贝的父母
父母爱宝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本没有错,错的是无原则、无底线地纵容宝贝、迁就宝贝。很多父母对于宝贝的要求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满足,不管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长时间的溺爱,只会让宝贝在思想上泯灭是非对错,缺乏责任心,也变得不懂得感恩。
当宝贝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宝贝。如果宝贝不合理的要求可以通过哭闹、撒娇等方式得到满足,渐渐的宝贝就会以此手段达到目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味迁就宝贝有害无益,不仅会使自己丧失教育原则被宝贝所胁迫,还会使宝贝变得越来越任性。
每一个宝贝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是能让宝贝都变成一模一样的复制品。爱宝贝的父母要有最起码的“情绪自制”只有这样能够以身作则。
教育宝贝就像春天的播种,只有良性的教育,才可能收获宝贝的真正成长,不要让宝贝只会在肉体上变得强壮,而要让宝贝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坚毅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