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贝说谎时,90%的家长都做错了

记得在朵朵小时候,一天我下班回家,刚打开房门时听见朵朵对爸爸说道:“爸爸,你不要告诉妈妈我把糖都吃光了。”爸爸说道:“我考虑一下啊。”听到这儿,我故意加重脚步走进屋。朵朵见我进来,赶紧说道:“妈妈,我没有吃糖,我今天很听话。”

面对朵朵的小谎言,我微笑着说道:“是吗?那妈妈检查下!” CLn中文字网

朵朵愣了一下,一双大眼睛闪烁不定:“怎么检查?” CLn中文字网

我亲了一下她的小脸,说道:“嗯,是草莓味的糖果!” CLn中文字网

朵朵惊讶地看着我:“你怎么知道?” CLn中文字网

我笑着说道:“妈妈可是有小眼睛呢?” CLn中文字网

事后我并没有纠缠朵朵吃糖这件事, CLn中文字网

然而朵朵不但再也没有偷吃过糖, CLn中文字网

甚至连她最喜欢的冰淇淋也不再偷吃了。 CLn中文字网

那么,为什么不揭穿宝贝的谎言, CLn中文字网

反而比揭穿的效果要好呢? CLn中文字网

其实,不揭穿宝贝是对宝贝自尊心的保护。 CLn中文字网

点到为止,即让宝贝知道了谎言已被发现, CLn中文字网

又能让宝贝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 CLn中文字网

主动纠正错误。 CLn中文字网

我在进门时故意加重脚步, CLn中文字网

其实也是在提醒宝贝, CLn中文字网

给宝贝一段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CLn中文字网

让宝贝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CLn中文字网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让宝贝难堪的方式呢? CLn中文字网

有时候适当留白,效果可能会更好。 CLn中文字网

100%的宝贝都撒过谎 CLn中文字网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CLn中文字网

曾做过这样一个说谎实验: CLn中文字网

研究人员找来不同年龄段的宝贝, CLn中文字网

让他们待在同一个房间里, CLn中文字网

要求他们不要偷看房间里面的玩具。 CLn中文字网

但是当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 CLn中文字网

几乎所有的宝贝都偷看了。 CLn中文字网

可是当研究人员问起时,大部分宝贝都说谎了。 CLn中文字网

研究表明: CLn中文字网

宝贝2岁时大约有20%~25%的说过谎; CLn中文字网

3岁时大约有50%的说过谎; CLn中文字网

4岁时大约有90%的宝贝说过谎; CLn中文字网

到7岁时100%的宝贝都撒过谎。 CLn中文字网

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宝贝撒谎时, CLn中文字网

第一反应往往是: CLn中文字网

严厉教训一番,或是痛打一顿。 CLn中文字网

然而,这却是不对的。 CLn中文字网

宝贝说谎,不但不是坏事, CLn中文字网

反而说明他的认识能力在提升。 CLn中文字网

宝贝说谎与否,与他诚实与否无关, CLn中文字网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CLn中文字网

这是宝贝大脑发展的正常表现。 CLn中文字网

2~3岁的宝贝,父母可以帮他一起“说谎” CLn中文字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 CLn中文字网

说谎是一种自然倾向, CLn中文字网

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 CLn中文字网

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CLn中文字网

从宝贝出生开始,它就有一种本能—— CLn中文字网

取悦他面前比较权威的那个人。 CLn中文字网

但此时,宝贝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 CLn中文字网

大概在2岁左右的时候, CLn中文字网

随着宝贝自我意识的提升, CLn中文字网

他可以把“衣服弄脏了”和“妈妈不高兴”联系在一起。 CLn中文字网

这时宝贝的大脑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CLn中文字网

常常会把现实和想象弄混。 CLn中文字网

宝贝非常希望衣服不是自己弄脏的, CLn中文字网

于是她可能会说,“这不是我弄的。” CLn中文字网

再比如,宝贝明明刚打翻了一个碗, CLn中文字网

妈妈问他,“谁打翻的碗呀?” CLn中文字网

宝贝可能会说,“桌子打翻的”。 CLn中文字网

因为宝贝希望这个碗不是自己打翻的, CLn中文字网

希望这件事情是“桌子”干的, CLn中文字网

于是他把自己的这个想象当成了事实。 CLn中文字网

朵朵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有段时间晚上总爱哭。 CLn中文字网

我对她说道:“睡前哭会生病的。” CLn中文字网

但是她告诉我:“妈妈,我不是故意要哭的, CLn中文字网

是因为我做了一个噩梦,梦里出现了一个妖怪。” CLn中文字网

我问她:“那妖怪长得什么样呀?” CLn中文字网

朵朵于是开始编各种稀奇古怪的梦, CLn中文字网

有树怪、有花仙子、有精灵, CLn中文字网

有时还把她看过的动画片情景也加进去。 CLn中文字网

当朵朵开始编她梦境般的小谎言时, CLn中文字网

我并没有揭穿她,而是很配合地陪她一起编下去。 CLn中文字网

朵朵有时还估计装哭,来编故事: CLn中文字网

妈妈,你快问我为什么哭呀? CLn中文字网

当宝贝处于想象与现实混淆的阶段时, CLn中文字网

父母的支持与信任非常重要, CLn中文字网

和宝贝一起编一个“谎言”又有何不可呢? CLn中文字网

4~7岁的宝贝,说谎的本意并不坏 CLn中文字网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研究认为: CLn中文字网

儿童直到七八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 CLn中文字网

他们并非要欺骗谁, CLn中文字网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CLn中文字网

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夸大或扭曲现实。 CLn中文字网

宝贝4岁左右就已经能分清什么是谎言了, CLn中文字网

通常来说,此时宝贝说谎多是为了逃避惩罚、 CLn中文字网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 CLn中文字网

比如,宝贝非常想要去游乐场玩,但是妈妈不想去, CLn中文字网

于是宝贝跑过去问爸爸,爸爸也没有同意。 CLn中文字网

结果,宝贝却对妈妈说,“爸爸已经同意我去了。” CLn中文字网

面对宝贝这样的谎言,你会怎样做呢? CLn中文字网

其实,宝贝只不过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CLn中文字网

而使用的“小计谋”罢了,宝贝说谎并没有恶意。 CLn中文字网

父母可以引导,但却不应责备。 CLn中文字网

记得朵朵小时候, CLn中文字网

有一次,因为不想让她吃太多的薯片, CLn中文字网

我于是和她约定,只能吃5片。 CLn中文字网

但是,当我回头再看时, CLn中文字网

她已经吃了大半包薯片了,显然她吃了不止5片。 CLn中文字网

我于是问朵朵:“你吃了几片?” CLn中文字网

朵朵说道:“我吃了5片呀。” CLn中文字网

这看上去是多么明显的谎言啊。 CLn中文字网

我想了想又问她,你的一片是指多大? CLn中文字网

朵朵于是挑啊挑,终于挑出一片非常完整, CLn中文字网

没有掉一块碎片的薯片。 CLn中文字网

我于是又挑出来缺了一片小口的薯片问她: CLn中文字网

“这个也是一片吗?” CLn中文字网

朵朵立马反驳,这不算,这不是完整的。 CLn中文字网

这时我才算明白,她说的一片是完完整整的一片, CLn中文字网

而半片和残缺的小片都不能算数, CLn中文字网

这样算来,她可不就是吃了5片嘛。 CLn中文字网

所以,这只能怪我之前没有定好前提。 CLn中文字网

虽然宝贝说谎的理由各种各样, CLn中文字网

但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CLn中文字网

大多数宝贝说谎都是没有恶意的。 CLn中文字网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行为称之为“恶作剧” “小插曲”, CLn中文字网

但真的没有必要为此去惩罚宝贝。 CLn中文字网

宝贝说谎时,家长如何做? CLn中文字网

当宝贝说谎时,父母的态度非常关键, CLn中文字网

它甚至决定了宝贝今后是否会继续说谎。 CLn中文字网

父母以平和的心态去在对宝贝, CLn中文字网

用温柔的语言了解他,用坚定的态度去引导他, CLn中文字网

这会让宝贝觉得: CLn中文字网

在父母面前无论犯了什么错误, CLn中文字网

说出来都不会得到更加糟糕的惩罚。 CLn中文字网

这样的宝贝,大多会选择说出真相, CLn中文字网

下次再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 CLn中文字网

他首先想到会是怎样解决,而不是说谎。 CLn中文字网

相反,责备或是暴跳如雷的处理方式, CLn中文字网

只会将宝贝推向说谎的边缘。 CLn中文字网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宝贝犯错时, CLn中文字网

无论他所承认的“错误”有多么严重, CLn中文字网

家长都不应再惩罚他了, CLn中文字网

而应对他的行为表示鼓励和赞扬。 CLn中文字网

如果家长在宝贝承认撒谎后还对其进行惩罚, CLn中文字网

则很可能让宝贝从此以后都选择说谎, CLn中文字网

甚至给宝贝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CLn中文字网

很多时候, CLn中文字网

成人喜欢用非黑即白思维方式 CLn中文字网

去给宝贝的行为下定义, CLn中文字网

但其实这对宝贝来说是不公平的。 CLn中文字网

宝贝的谎言不等于不诚实,他们的一点小私心, CLn中文字网

可能只是太想达到某个愿望罢了。 CLn中文字网

而此时,父母对宝贝的理解和引导非常的重要。 CLn中文字网

我们不妨换个思维去想这件事情: CLn中文字网

当宝贝说谎时, CLn中文字网

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契机,不是吗? CLn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