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宝贝将要或正在学习才艺,或者宝贝已经在才艺学习上受挫,这份“线路图”会让宝贝受益一生。
1942年,有一位老头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跟众人说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我设定的环境里生活,我能把他们任何一个人养育成任何专家……”,众人都“扔鸡蛋”:“我噗!谁愿意将亲生儿女给你去做实验啊?”这位老头叫华生,是20世纪杰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965年,有一位冒失的匈牙利年轻人跟他的乌克兰女笔友第一次约会,就风风火火地跟对方说要生6个小孩,并且要把宝贝们都养育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宝贝,这位可爱的女笔友叫克拉拉,是一位老师;冒失的年轻人就是拉斯洛.波尔加,一位犹太裔匈牙利心理学家。克拉拉欣然接受了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求婚。著名的“波尔加实验”(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研究论文中有真实记载该实验)从此拉开序幕,虽然这对夫妻的做法一开始得来无数冷嘲热讽。
婚后这对特别的夫妻生了3个女儿。爸爸拉斯洛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心理学知识一股脑都用在了宝贝们身上。结果,三位女儿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看看她们的傲人战绩:
大女儿:4岁第一次成为象棋冠军,15岁成为国际象棋一流高手;
二女儿:14岁在世界杯国际象棋一举夺魁;
小女儿:15岁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特级象棋大师。
从此,波尔加三姐妹成为神话一样的存在。
在这个心理学实验面前,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偶然或碰巧养出一个天才,而是三个宝贝都在父亲的计划下实现了预言。这个“亮瞎眼”的教育成果吸引了心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专家们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结合了社会上的杰出人物,规划出了一张杰出人物路线图(来自《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幼儿说演绎成儿童版,并整理出儿童才艺学习线路图,帮助父母们用在宝贝们技能技艺的培养上,共分为4步骤:
步骤一:培养兴趣
宝贝的兴趣,可以是父母“发现”的,也可以是“培养”的。
拉斯洛.波尔加给大女儿制造了一场“偶遇”:
把一枚国际象棋放在大女儿每天必翻的抽屉里,眼尖的女儿发现后嚷嚷说要玩,“波尔加实验”正式启动。后来二女儿、三女儿陆续出生,拉斯洛.波尔加用宝贝的好奇心吸引了两个小女儿的注意力。这位老爸故意让大女儿关着房门在一个房间内练棋,两个小女孩常常把耳朵贴在门外听,她们不知道姐姐在里面干什么。有一天一位小女孩终于忍不住问爸爸:“姐姐在里面干什么?”老爸故作神秘地说道:“玩一种有趣的游戏,只有懂下棋的宝贝才能玩!”两个年幼的宝贝一听雀跃不已,说无论如何也要学棋。
我们父母在培养宝贝兴趣的时候,或许会经历无数次的“偶遇”才能发现宝贝的兴趣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的兴趣可能还不能推动年幼宝贝主动投入。那么父母便要想办法让宝贝的兴趣更浓一些,就像在一碗汤上面“加料”。如何做呢?有三点:
1)让宝贝在浸染中“玩”
超级马里奥Mario Lemieux,冰球传奇人物,幼年对冰球有兴趣,父母甚至让宝贝拿着厨房勺汤的勺子推瓶盖当打冰球玩;杰出跨栏运动员David Hemery,童年时父母给喜欢在家里的书堆中跳来跳去的他买了个弹簧高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以,父母有意识地安排宝贝在浸染中“玩”。
2)熏陶
历史上很多优秀的画家童年时期都被父母带到画展参观,杰出的音乐家也常被父母领到音乐厅听音乐,舞蹈家幼年时或许经常偷偷溜进剧院看别人练舞,除此之外就是这些父母本身就是学某种艺术的,比如这些宝贝的爸爸或妈妈常在家弹钢琴。而拉斯洛.波尔加的做法是,动不动就带宝贝们到象棋俱乐部溜达,经常每周两次。
3)同伴效应
想起了上周我儿子的故事:学骑两轮自行车学了两个下午毫无起色,学溜冰因为有小表哥一起学,儿子看到小表哥不用扶栏就能站立,他瞬间也不用扶了。超级马里奥从小有两位哥哥一起玩冰球,波尔加三姐妹一起玩棋,莫扎特从小有姐姐一起练琴……有小伙伴一同参与,宝贝会更投入和执着,兴趣也会更大。
步骤二:认真面对
宝贝在找到兴趣时,往往并不能认真面对,也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因为他们未找到能产生持久效应的心理动机。如何才能让宝贝认真面对呢?有两点:
1)用成就感驱动
有些宝贝跳舞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会觉得很美,继而会跳得更起劲;有些宝贝看到视频里自己击鼓的样子很帅,便会敲得更欢……这便是成就感带来的内心动机。成就感会给宝贝带来愉悦感,这种愉悦感给宝贝带来的感受比跑完步后的感觉更满足,将驱使宝贝继续努力和投入。
2)父母的鼓励、旁人的认可
鼓励是一股清泉,会给努力投入的宝贝带来慰籍和动力。“宝贝,你跳舞进步了不少,简直像一个小小的迈克杰克逊”;“这宝贝学钢琴很认真,弹得也好”……同其他父母一样,波尔加三姐妹的妈妈克拉拉被人形容是”赛场里最着迷的观众“。带着父母和旁人的认可,宝贝会更加认真地对待。
步骤三:全身心投入
1995年,神经学家GottfriedSchlaug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那些7岁前开始学音乐的宝贝,他们才有机会成为音乐家,因为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他们大脑中的胼胝体比其他普通的音乐人士大。也有生物学家说,宝贝在8岁后由于臀部和膝关节会钙化,不利于芭蕾舞练习……所以父母们珍惜年幼宝贝们大脑快速的适应能力、体能和好奇心是一件好事。
但就像幼儿说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芭蕾女王安娜.巴甫洛娃那样,10岁才开始练芭蕾,她虽然比其他宝贝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也成功了,保罗.布拉迪在32岁才练成跟莫扎特那样的高音能力。所以,父母一旦确认了要让宝贝成为更好的自己,便要让宝贝全身心投入,无论多晚,一切还有机会,只要愿意付出时间积累。因为时间积累,才能把宝贝感兴趣的某一种才艺变成给宝贝带来自信的才艺。(详见上一篇文章里的“努力程度与未来挂钩”的小提琴实验,或者输关键字“小提琴实验”也能了解该实验。)
步骤四:鼓励创新
在熟练的“土地”上开出创新之“花”。最让人烦的练习便是,那些让宝贝学习某些技能或技艺没多久就让宝贝创新的老师,因为宝贝基本功未扎实便鼓励宝贝创新,会让宝贝很难受,并且还会让宝贝厌倦。任何优异的创新都是在熟练的基础上产生的,熟能生巧便是宝贝学习技能技巧的最高境界。
最后,拉斯洛.波尔加在“波尔加实验”中还配合了一份宝贝能力培养清单:
可以说,拉斯洛.波尔加给宝贝们的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波尔加夫妻养育宝贝的亮点:
1、原则:严格+尊重
拉斯洛.波尔加有一句名言是"让宝贝们严肃地玩",夫妻俩对宝贝们有规矩,每个宝贝都需要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但夫妻会尊重各个宝贝的意见和看法,波尔加三姐妹的妈妈,是宝贝们“最好的朋友”。这一点跟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培养了6位博士儿女)的家庭育儿原则,严父慈母式的教育是相似的,也被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称为最有效的家庭教养方式。
2、给宝贝专业的教导
拉斯洛.波尔加国际象棋水平不高,但他懂得给宝贝们找专业的老师。他会在宝贝们练棋时观察每一位教练,及时为宝贝们调整适合的老师。老师足够专业,才能训练出拥有优秀技能的宝贝。
3、不扼杀宝贝爱玩的天性
拉斯洛.波尔加没有把宝贝培养成只懂下棋的机器。他的三个女儿不仅要做家务,还养兔子、鸽子和小狗,常参观各国博物馆,除了学象棋,宝贝们还学外语、数学和其他文化知识。波尔加三姐妹每次练棋,旁边都总放一个可爱的毛绒小狮子,因为小狮子会让她们“更勇敢”。这样的宝贝会成下棋机器吗?这样的宝贝很可爱很懂生活好吗?
当然,也有一种父母把培养宝贝跟暴力培养混淆了。这种父母每天会用棍子绳子恐吓宝贝,威迫利诱宝贝硬着头皮投入,剥夺宝贝任何生活乐趣。这样的培养毫无疑问会扭曲宝贝的心灵,这种父母不是在培养杰出才艺的宝贝,而是在制造心理障碍者。
杰出是一种技巧,所有宝贝都可以掌握,只要父母懂得正确的方法。或许,我们今天已经幸运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