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生活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做某件事的精细程度和熟练程度,粗糙和失误是万事开始阶段的必然,只有经历过挫折,并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越做越精细。
作为父母,我们一方面担心外面世界凶险,害怕宝贝以后吃亏受伤;一方面又焦虑宝贝太脆弱,抗挫能力差。
这样的矛盾心理我也有,特别是小D还是一个极低体重的早产宝宝。但我也是深刻认识到,我帮不了她一辈子,所以一直在反思如何进行挫折教育,这过程中也意识到了很多父母都有过这三大误区。
误区一:没关系的,这有什么呀?
这是很多父母面对宝贝受挫时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特别是在宝贝年幼时,积木搭不好,套圈套不进,鞋子穿不好,这些在我们看来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于是我们本意是希望宝贝好受一点,说出了这句话。但这样的话其实却是在不重视宝贝的挫折,甚至可以说是在“嘲笑”。
受挫的感受是非常主观的,我们不能用自己对于这件事的认知去判断对方受挫的感受。看似安慰的话,其实就是在不认可不认同宝贝的受挫经历。
这样的回复常常会让宝贝更加沮丧无助,“自己最亲密的人原来觉得这件事这么简单,我却做不好”,宝贝的自信就会被慢慢消磨,从而他就真的放弃努力和尝试,觉得自己肯定处理不好。
误区二:宝宝,别哭,妈妈来帮你很多父母会把“宝贝开心,宝贝不哭”作为养育的终极目标。在这样的一个迷思下,很多父母见不到宝贝任何的负面情绪,总是用应激反应来制止宝贝的负面情绪,给予过多不必要的帮助,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贝的所有需求。
这样的宝贝不仅容易出现自我中心严重,也不利于拥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这类家长完全包办代替,替宝贝制造了一个“真空免疫环境”,宝贝小时候完全没有经历过挫折,长大后一点点困难就会一蹶不振。
误区三:你要勇敢一点这应该是大部分父母的情况,会共情宝贝的受挫心情,但常常后面紧跟一句,“你要勇敢一点,你可以自己完成的”等类似鼓励宝贝的话语,这非常普遍。
但这样泛泛而谈的鼓励话语,却没有教会宝贝任何面对挫折的方法,“勇敢是什么?到底该怎么努力?”抗挫的关键是要教会宝贝如何去分析挫折。
生活中打倒我们的绝对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面对挫折时的消极逃避态度。因此,“挫折修复力”才是关键,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宝贝的。
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如何犯错了,而是我们如何从错误中修正。
提高挫折修复力第一步:认识情绪
宝贝搭积木搭不好而大哭,家长如果这时说,“没事没事,搭不好就不要搭了”,那这就是直接错过了第一步“认识情绪”。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经历激烈的情绪冲击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怎么了,有了这份“觉察”,我们才能管理情绪。
很多人成年后还常常觉得“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很郁闷”,其实就是缺少了从小认识情绪的教育,因此千万不要再让我们的宝贝缺少了这一课。这时,我们该做的是,帮助宝贝认识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是什么,“你很生气,你真的特别特别生气”。
然后允许宝贝的情绪宣泄,“嗯,看得出你特别生气,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或者妈妈给你一个拥抱吧”。同时,也要制止一些不必要的行为,“我知道你很生气,但生气时我们不能打人,需要的话可以让妈妈抱着你”。
最后可以给予宝贝一些平静的方法,“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跟着妈妈一起呼气、吸气,慢慢地,我们的身体平静了~”
提高挫折修复力第二步:澄清了解很多父母做完第一步后,宝贝平静了就以为任务完成了。第一步的完成可以帮助宝贝管理情绪,但却无助于抗挫能力的提高。真正聪明的父母一定会坚持做第二步和第三步,这才是关键。
等到宝贝平静后,我们需要帮助宝贝去明白到底是什么让他出现了如此的情绪,“你刚刚想搭积木塔,怎么搭却搭不好,于是你就特别特别生气了!”(大宝贝可以通过提问让他们自己说出)。这时,有的宝贝会因此继续一轮新的哭闹,这很正常,这也是说明了他们自己开始明白生气的原因了,当再次回忆,就又触发他们的“伤心处”,这时就需要返回第一步。
千万不要害怕宝贝再次哭,相反,这就是宝贝在“自我消化情绪”的过程,我们成人受挫有时都需要消化几天,宝贝反复哭几次再正常不过的。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这样做,带着爱去陪伴宝贝经历消化这些情绪,慢慢的,宝贝自己对于这些负面情绪的消化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本身就是抗挫能力培养的基础。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不是毁灭,最关键的是我们继续的勇气。
提高挫折修复力第三步:转化学习第三步是最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宝贝如何应对。小D刚学会骑平衡车时还不熟练,骑到草地和水泥地交接处,就会摔倒,这一度就是她很大的一个挫折。后来,我就会帮助她分析原因,“你看,草地和水泥地之间有个空隙,空隙就会不平,所以就容易摔倒。小D以后骑到这里时要放慢速度,慢慢通过就不容易摔了”。
一样的道理,因为玩具玩不好而受挫,我们就需要演示给宝贝看可以如何玩;因为玩具被其他宝贝抢了而受挫,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宝贝学会下次可以如何说,“这是我的玩具!”;因为成绩不好而受挫,我们可以帮助宝贝分析原因制定学习机会。
在宝贝童年时,我们说的这些话、我们处理挫折的态度和情绪,慢慢就会变成宝贝自己的话和态度。只有经历过第三步,宝贝今后遇到挫折时才会主动去分析原因,才会明白困难是免不了的,但可以学习如何克服。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从每一次困难中吸取教训,学会新技能。把每一次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转化成一次学习机会,这才是面对挫折最关键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抗挫教育的关键。
当一扇门关了,另一扇门会打开;或者自己可以打开那扇关闭的门。
人生难免有高低起伏,困难波折,真正打倒一个人的,绝对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每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心态和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明白“挫折”和“挫折修复力”的区别。
光经历挫折不一定有利于宝贝成长,但帮助引导宝贝从挫折中恢复,让她体会到,“我的能力大过挫折,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这才是扎扎实实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