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在一起嬉戏玩耍,难免会有矛盾,有了矛盾,有些宝贝就爱用拳头解决问题。有些家长看到自家宝贝是打人的一方而不是被打的一方,心里难免会有一丝窃喜,觉得这样不容易被欺负,长大以后肯定不会吃亏。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宝贝打人你不管,后果会很严重
任由宝贝打人,会对宝贝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呢?
1. 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能力低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在一项针对儿童社交关系的心理学研究中,让 20 个儿童在一次夏令营后,分别对夏令营中的其他小伙伴进行好感度等级评价(例如,「你最喜欢跟谁玩,最不喜欢跟谁玩,请按照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给你的小伙伴排排队。」),并给出这样评价的理由。皮亚杰发展心理学指出:同伴对儿童的社交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贝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在同伴间是否受欢迎、被排斥、被忽略,以及宝贝在同伴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与宝贝成年后社交发展的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也就是说现在在群体中受欢迎的宝贝,将来也会在成年人的社交中成为受欢迎的人。
看了这些研究,爸妈们还会认为宝贝打人,将来不会吃亏吗?
2. 宝贝越早学会打人,将来就越难改掉
宝贝在很小的时候学习到的行为,往往会伴随他一生。如果宝贝很小就养成了打人的坏习惯,那等他长大后就很难改掉了。
因此,当发现宝贝有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时,要趁早制止并纠正。
3. 学不会处理矛盾的正确方式
有些家长,甚至教宝宝要「以牙还牙」地处理矛盾,被打了就要打回去。
这样处理,无形中给宝宝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攻击他人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只要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宝宝就会动手出击。而对于那些生性软弱的宝宝,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欺负是正常的,并因此变得更加软弱。
长期在这种教育方式熏陶下长大的宝贝,无法学会正确地处理矛盾的方法,将来更有可能出现各种社交障碍。
下面这些是错误示范,爸妈们千万要避开这样的行为:
1. 简单粗暴型
不问清原因,简单制止宝贝打架,责骂自己的宝贝,以显示自己的「公平」或者发泄心中的不悦。
后果宝贝心里可能会想:「你都不问我为什么打架,就骂我,哼,我到底哪儿做错了?你们从来都不理解我!我讨厌你们!」2. 护犊子型
吓唬或训斥对方的宝贝。家长发现自己的宝贝和别的宝贝打架,尤其是觉得自己的宝贝吃了亏,就吓唬对方的宝贝:「下次如果你再和我家某某打架,我就……」,以显示自己替宝贝出了气。
后果宝贝心里可能会想:「哈哈,有爸爸 / 妈妈罩着我,我以后想欺负谁就欺负谁咯。」3. 家长对干型
眼看自家宝贝受欺负了,与对方家长互相吵骂,大打出手,成为「冤家」。
后果宝贝心里会想:「爸爸 / 妈妈跟别人有了矛盾不也靠拳头解决吗?看来我这方法一点都没错嘛。」宝贝打架时,你该怎么做?
1. 矛盾放一边,安抚第一位
在心理咨询中,解决冲突的第一步,永远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自家宝贝打了别人,家长需要在第一时间先安抚对方宝贝的情绪,并向对方家长及宝贝道歉。
但与此同时,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自己的宝贝。发生冲突过后,自家宝贝情绪上也会出现巨大的波动,因此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安抚自家宝贝的情绪,等宝贝情绪稳定了,再对宝贝进行适当的教育或批评。
2. 就事论事,让宝贝们表达愤怒
家长应该仅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不要先入为主地给这个事件下定论、盲目判断谁是谁非,而是应该给宝贝们一个表达愤怒不满的机会。
先动手的宝贝会说出打架的原因,挨打的宝贝也会责怪对方,并自己解释。家长需要给宝贝们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让宝贝梳理各自的行为。
也可以给宝贝构造一个假想情景,重演事实,让宝贝体验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事情的发展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宝贝自己体会除了以暴制暴外,还有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3. 无论有意无意,是伤害就该制止
攻击行为是一种破坏行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受攻击方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因此,无论宝贝实施攻击行为时是无心的还是有意的,都应该制止。
如果对宝贝的无心伤害行为不作处理,容易让宝贝对「行为 — 后果」之间建立错误的联结,即攻击的行为产生了伤害的结果,可自己却不会受到惩罚。长此以往,会让宝贝对伤害无动于衷,酿成悲剧。
所以,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及时澄清问题,告诉宝贝即使是无意的行为,也会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需要做出道歉,并且对宝贝的行为提出合理要求,引导宝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避免宝贝打架,平时工做要做到位
除了在宝贝打人的当下给予安抚和教育外,在平时,家长也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一省言传身教做到没?我们常说,父母的行为就是宝贝的榜样,宝贝会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来要求自己。如果家长自己「一言不合就动手」,无疑,会给宝贝造成错误的示范。
此外,如果宝贝常常观看有暴力、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他可能就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做出暴力行为。因此家长有必要帮宝贝挑选内容健康的动画片和电视节目,并陪宝贝一起看电视,同时将道理讲给他们。
二省宝贝心声听了没?当听说宝贝在外面打了人时,千万不要什么都不问就一顿责骂。宝贝打人,有时也可能是有「正当理由」的。家长们要先问清楚宝贝打架的原因,再进行教育。
例如,如果宝贝是因为弱小的同学被其他宝贝欺负,打抱不平才出手的,那家长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肯定他的「正义感」,然后再引导他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
三省宝贝的处事能力,你信任了没?虽然我们说,宝贝打人,家长不能不管,但是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稍稍地放开手,让宝贝试着自己去解决冲突。
打人尚且属于小的冲突事件,宝贝将来长大成人,将会面对社会中更多的冲突,到时候宝贝能否承受并完美地解决冲突,关键就是看小时候面对冲突时,有没有独立承担的能力。
宝贝在面对打架这一冲突事件时,摸索出来的与人相处的方法,会成为他成年后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
所以,当听说宝贝在外面打了别人后,我们可以看看宝贝自己会怎么处理,然后我们再不露痕迹地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宝贝的正确行为。
爸爸妈妈们,再遇到宝贝打人的问题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