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她的小剪刀,应该放到固定的位置上,但是开心有时就会跟我说道:“被大灰狼叼走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讲一讲,宝贝为什么会撒谎?先看看这幅四格漫画:
宝贝拿着领带,冲着刚下班回来的爸爸说道:“爸爸你看,我让你的领带开花了,多漂亮啊”。爸爸特别生气,夺过领带说道:“不许乱动爸爸的东西”,宝贝委屈地哭了。
第二天,宝贝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但却跟爸爸说道:“爸爸,这是对门爷爷家的小猫给碰翻的,不是我干的”。此时爸爸的反应是:“没事,乖宝贝”……
其实,这幅四格漫画就在跟我们展示,宝贝为什么会撒谎。很多时候,宝贝说谎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下面我列出常见宝贝说谎的原因,知道了“为什么”,也许能避免父母因为不懂误伤宝贝了。
说谎原因一:宝贝分不清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
建议做法:呵护宝贝的想象力,等待宝贝自己学会区分
3岁前后的宝贝,随着视野的愈发开阔,以及情感和语言的丰富,想象力也在飞速发展。放着烟花的西瓜,会游泳的蝴蝶,长了翅膀的老虎如此之类,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阶段非常正常。
由于看得多,感受得多而模糊,而现实经验又少,宝贝们往往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楚,于是会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思考,拿想象代替现实。
所以,大人看到的“说谎”,不过是宝贝在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把自己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和宝贝的品行毫无关系。
此种情况,我给父母们的建议是,鼓励宝贝的想象力,顺着宝贝的“童话故事”往下说,如此不仅能够满足宝贝内心想象出的那个愿望,而且对大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呢。
以后,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宝贝去体验、去开阔视野,持续丰富认知的过程,陪在旁边多解答宝贝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宝贝很快就能够从现实与想象的一片混沌中走出来。
说谎原因二:宝贝害怕受到惩罚
建议做法:宝贝犯错的当下,要引导宝贝关注问题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对于再大一点的宝贝,大概在三岁以后,当宝贝再有撒谎情况的时候,那可能就是源于他害怕受到惩罚。
比如有的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宝贝犯错,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就是一顿揍。宝贝当然会害怕,宝贝一害怕,下一次犯错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逃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避免受到同样的责罚。
相反,若父母能够在宝贝犯错的时候,予以接纳,并帮助宝贝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情况将会大不一样。宝贝不仅学到了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不会在下一次犯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只是如何逃避父母的责骂。
很多爸爸妈妈会问:“我的宝贝撒谎,是不是有道德上的问题?”心理学家克尔伯格认为,7岁以前的宝贝,其实不存在一个明显的道德区分的问题。
当我们不用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宝贝的时候,能更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
说谎原因三:宝贝在寻求父母关注
建议做法:多关注宝贝吧!被父母关爱和肯定,是宝贝重要的心理养料
曾经的语文课本里有过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宝贝独自一人在山上放羊,实在太孤单,于是向山下的村民撒谎,说狼来了。
于是所有人都紧张地向他跑来,关注他和小羊的安危。课本里自然是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评判这个宝贝。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宝贝正是在这样的谎言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因为他内心渴望被关注、渴望关怀。
有一个妈妈很沮丧地问过我:
我家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可是老师反映宝贝喜欢偷偷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而且喜欢撒谎。刚听说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
都说女儿要富养。虽然我和老公工作忙,陪宝贝的时间少一些,但是在日常用的、吃的、穿的上面,都很大方。可是宝贝为什么还出现这种行为问题呢?
接到咨询后,我进一步问了这位妈妈,你说陪宝贝的时间,具体是有多少?妈妈告诉我说,宝贝是寄宿的,周末有时间的话,我们就接宝贝回家,没有时间,可能半个月接一次的样子。
答案已经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狼来了”的真实故事。
宝贝在6岁以前,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安全感,需要获得来自父母的情感上的滋养。然而父母却以为所谓的“富养”,就单纯是指物质上的富,宝贝真正的心理需求却被忽视了。
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制造的社会问题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满足宝贝物质上的需求其实是次要的,即使家庭富裕、衣食不愁,他们仍然有可能去偷窃,去抢劫,去伤害他人。
上面这个又偷小朋友东西、又撒谎的小姑娘,她每次这般犯错的时候,父母必定会去学校看她。于是她发现,如果想让爸爸妈妈在乎自己,就需要这样去做。这成为了她获得父母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每次见面难免被批评。
所以,要改变宝贝的问题行为,还要先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
此外,还有一种宝贝,在大人的引导下,表现欲较强,喜欢把事实夸大,表现出来也是在撒谎。说到底,这是宝贝在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寻求大人的关注。
我有一次在给中心指导师评课的时候,遇到一个叫妞妞的女孩。宝贝妈妈课前遇见我,忧虑地告诉我,这宝贝太爱表现了。
5个3岁左右的宝贝,正在埋头做个蛋糕。突然妞妞兴奋地嚷起来:我做好了!不过,当指导师去看的时候,她并没有真的完成。
指导师说道:“妞妞,你的速度好快呀,但你好像忘了还要抹一些可可粉在上面呢?”妞妞说“我忘了,呵呵!”
指导师的处理方式很好,他肯定了宝贝“速度”快的优点,满足了宝贝希望获得肯定的心理需求,同时又巧妙引导宝贝如何做更好。下了课,我专门跟妞妞的妈妈交谈了一下。
我发现,她还是第一次陪宝宝来上课。于是,我跟妈妈提了一个要求:不要总说妞妞爱表现,因为你们没有给她表现的机会和鼓励,所以,最好每天都保证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欣赏你的宝宝,真心的赞美她!
上述分析,强调的是,父母们在日常教养中,要长期坚持做的事。只要父母们能够将上述方法真的应用到育儿中,知道并满足宝贝内心的需求,就能有效预防宝贝在自己面前真的去撒谎。
但是,如果发现宝贝的确爱“说谎”,并且已经在说谎了,我们如何应对?除了上文中的3点教养建议,我还有几点提醒:
提醒一: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
爸爸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好宝贝的榜样,即父母首先不要撒谎。
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爸爸明明不想去上班了,在宝贝面前,跟老板打电话说道:“老板,我今天头疼,所以我不想去上班了”。此时,宝贝可能就觉得撒谎没什么,不想做什么事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就不做了。
所以,下次当宝贝不想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宝贝会跟你说道:“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爸爸回问:“为什么?”宝贝的回答是:“因为我今天肚子疼”。
也许他今天没有肚子疼,只是不想去幼儿园,也可能时间久了,他真的会肚子疼,因为他会把很多焦虑具体化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父母要做好榜样,宝贝自然而然的就不去说谎了。
提醒二:不急于去评价宝贝,先调查清楚事实真相
七岁以前,如果宝贝真的说谎了,可能是他有意地在隐瞒一些事情。譬如说宝贝今天跟你讲:“爸爸,我今天跟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但是小朋友把我给推倒了,我没有哭”,爸爸的第一反应是:宝贝平时都是哭的,为什么这次没有哭呢?
一调查,可能是他把别的小朋友给推倒了,别的小朋友可能哭的很厉害,他只不过是转移了一个方向——宝贝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一些做错的一些事情。
所以,当宝贝撒谎的时候,我们先不要忙着去责怪或者批评,甚至去动手打宝贝,我们一定要先弄明白他撒谎背后的原因和真实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中国的很多父母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特别急于去评价一些事情,比如你这样做不对,或你这样做就对了。
但是请父母想一想,当你不能了解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时候,以及你不在现场的时候,你怎么能很正确的做出一个评价,你的宝贝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呢?
所以,面对宝贝撒谎,尤其是需要去关注宝贝背后的需求。
提醒三:帮宝贝分析说谎的严重后果
很多时候,宝贝真的分不清楚,撒谎会给他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所以,宝贝3、4岁以后,尤其是当宝贝开始上小学以后,父母就要去跟他做分析:如果你这样去撒谎,可能现在你骗到了爸爸妈妈,但是后面很多时候,这个谎言就会被识破,识破了以后会怎么样?把后果给宝贝说透。
有些宝贝的自尊心特别强,不能让别人批评他,那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跟宝贝说道:如果你的谎言被识破了,可能喜欢你的老师会批评你,跟你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会不理你,那你多伤心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跟他讲道理。
一定要记得,父母讲道理的时候要站在宝贝的角度上,从宝贝的情感去切入的时候,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抵抗、反抗、否定或者拒绝了。
总之,关于宝贝撒谎,爸爸妈妈不要把它上升为一个道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它就是宝贝情感表达上的问题。所以,当我们把定位定准确的时候,就不会面对宝贝的撒谎如临大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