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7类父母,就别怕宝贝长大后不孝顺!

“孝顺”这个词,并不是我们哪天到了七老八十才去关注的。即使你是刚刚抱上宝贝的爸爸妈妈,仍然要重视起这个词,以及这个词对于你自身、以及你的宝贝的毕生影响。 ZWP中文字网

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用心栽培自己的儿女,可是总有一些子女不听话,甚至做出一些伤害父母的事。为什么有的宝贝对“孝顺”这个词无感呢? ZWP中文字网

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父母全身心的关爱。照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 ZWP中文字网

关于孝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妇很不孝,把年迈的双亲撵到破旧的小屋,用小木碗送剩饭剩菜给老人吃。一天,他们的儿子在刻一块木头,一问,宝贝说“我在刻木碗,等你们老了好用。”夫妇幡然醒悟,扔掉木碗,好好孝敬老人,儿子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ZWP中文字网

的确,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宝贝,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让宝贝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 ZWP中文字网

养一个孝顺的宝贝,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关系,父母的言行给予了宝贝错误的暗示,久而久之,宝贝就会变得不孝顺。例如以下这七种父母,就绝对养不出一个孝顺的宝贝! ZWP中文字网

1/经常打骂宝贝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宝贝挨了父母的打,心理会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动去打别人。特别是宝贝在五六岁时被父母影响最深远。因为五六岁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 ZWP中文字网

2/包办溺爱宝贝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父母包办溺爱,就是剥夺了宝贝劳动的机会、孝顺的机会,让宝贝心理变得越来越冷漠。宝贝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的付出和牺牲都是顺理成章的,一旦父母没有做到宝贝对他们的要求,宝贝反而会怨恨。 ZWP中文字网

3/不懂教育方法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培养宝贝的孝顺之心。反之,完全没有汲取教育知识和技巧的父母,一味蛮干,会对宝贝的成长造成伤害,产生不良影响,继而使宝贝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和爱护,甚至对父母产生反感。这样伤痕累累的宝贝,怎么会愿意亲近父母呢? ZWP中文字网

4/天天对宝贝唠叨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成功的宝贝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宝贝失败在妈妈的嘴里。”父母的唠叨容易使宝贝反感,认为父母不值得尊重,进一步就会顶撞父母,当矛盾一步步扩大,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会疏远。 ZWP中文字网

5/不尊重弱者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怜悯弱者与孝顺父母其实很相近。当宝贝长大后,父母逐渐老去,也会成为一个弱者。对社会来说,弱者是索取少、奉献多的一群人,而对宝贝来说,父母也属于索取少、奉献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穷人的人往往不孝顺父母。 ZWP中文字网

6/不培养宝贝公德心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医院,并受到了别人的称赞,这时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道德体验感,今后还会不断地做好事。培养宝贝的孝顺之心同样如此。所以,父母平时要试着让宝贝为家里做点事,并及时称赞宝贝,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宝贝的感恩之心。 ZWP中文字网

7/自己本来就不孝顺的父母 ZWP中文字网

父母生你养你,为你的成长付出了心血,这样的父母你尚且不孝顺,难道还想指望宝贝孝顺你吗?孝顺父母,以身作则,为宝贝做一个榜样,才是宝贝日后孝顺你的第一块基石。 ZWP中文字网

如何给宝贝树立正确的“孝顺观”? ZWP中文字网

具体来说,不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建立正确的孝顺观。 ZWP中文字网

1/明确家庭关系 ZWP中文字网

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宝贝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ZWP中文字网

2/坚持细节训练 ZWP中文字网

宝贝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宝贝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宝贝,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ZWP中文字网

3/父母以身作则 ZWP中文字网

宝贝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绝不能让家庭中出现上面的“小木碗”。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宝贝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ZWP中文字网

ZWP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