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宝贝玩上一天,真够累的。还真不如去上班去。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宝贝而言,游戏却是工作。宝贝永远是家里最忙的那个人,一刻都不得闲。大人永远不知道宝贝玩的时候在想什么。某次,豆瓣将放在客厅里的一袋饼干拆开后,不是将整袋都放到厨房的抽屉里去,而是一小袋一小袋地往厨房放,就这样,跑来跑去,边跑边呵呵呵地笑,直到跑的腿都抬不起来了。跑的摔倒了之后,再次跑到相同的地方,还会情景再现一下,来个假摔。他还会不停地抛绳子加转圈。
宝贝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是他选择去做的任何事情。他学走路是游戏,是他跑来跑去是游戏,他在床上打滚是游戏,他趴在地上也是游戏,他吃饭的时候将东西扔到地上也是游戏。一岁多的小家伙,将食物扔到地上,大人不会觉得有趣,因为我们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更讨厌的是,地板上粘呼呼地一大片非常难处理。但宝贝不知道地心引力的存在,他总会乐呵呵地将东西反复地扔到地上。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全新的,等着他去探索。家人喝止他不让他乱扔东西的表情和声音,他也觉得有趣极了。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知道了游戏对宝贝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游戏的能力。宝贝和大人就好像来自不同世界。宝贝不理解大人为什么会聊个没完,大人不理解宝贝为什么同一个动作会重复那么多次。
我们已经不懂得游戏的真谛了。宝贝在那里玩,大人却在不停地添乱。学走路的宝贝跌倒了或者扶了一下墙,大人就赶紧跑过去,使劲往宝贝身上拍拍,嘴里念叨着,看看,把衣服弄脏了。洗衣粉的广告算是白看了。
很多家庭的生活很正常,但就是缺了些热情和欢乐。曾看到一位很神奇的妈妈和爸爸在教一岁左右的宝贝走路。这位妈妈很严肃,像教练一样,全程没有一个笑脸,而且还将走路分为几个步骤。当时看到之后,感到很惊讶。学走路的过程不应该是微笑加鼓励吗,不应该是宝贝和父母的最亲密的游戏阶段吗。
我们喜欢走直线,同样也不喜欢宝贝绕弯路,不喜欢让宝贝自己探索。我们习惯于教宝贝怎么去做,而不是和宝贝一起玩。教宝贝去做一些事情,我们不用显得傻呼呼的,怪里怪气的,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斥责宝贝,这太容易了。
我们不够有耐心。和宝贝玩上一会就腻了,偷偷地拿起手机来刷微信。父母两人一起来和宝贝玩,情况还稍微好一点。一个带着宝贝玩,玩上一会,就想大喊,谁来帮帮我。
刚开始和宝贝玩,对大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但只要下定决心,多加练习,就能行。和像世界上很多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