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父母怎么帮他?

前段时间遇到幼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谈起近况,他唉声唉气,说自己在生活中诸事不顺,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并说自己命不太好,甚至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出身。 vOY中文字网

我不太相信命运。 vOY中文字网

静静地听下来,发现一个逻辑。在我这位朋友口中,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vOY中文字网

跟同事关系处理不好,问题都出在同事身上; vOY中文字网

跟妻子闹矛盾,都是“家里那位太矫情”; vOY中文字网

对父母也是各种埋怨,“都怪他们,不舍得给我找路子、铺门路。”…… vOY中文字网

我想起他的小时候。 vOY中文字网

他是被纵容和溺爱着长大的。从小由家人抱着长大,因为怕他磕着碰着;做错了事、受了伤等,就“都怪这破椅子,怎么就挡着我们乖孙的路了。”他若遇到点无法解决的事,或一有什么需求,只需可怜巴巴地瞅着大人,还未及开口,大人早早就安排妥当…… vOY中文字网

记得一次,几个小宝贝聚在一起玩耍,他想要别人手中的东西,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便伸手一把抢过,还顺带将对方推倒在地。 vOY中文字网

对方气不过,挠了他一下,他就呼天抢地地大哭起来,哭声立刻引来他的奶奶。老人家上来就逼着对方小朋友跟他赔礼道歉,还说,“谁叫你不早给我们家宝贝玩的?” vOY中文字网

一个被溺爱着长大的宝贝,他的内心究竟在经历着什么? vOY中文字网

一个被溺爱着长大宝贝,他的内心究竟在经历着什么呢?是感觉到自己非常安全、自在,一切都美好无比吗? vOY中文字网

可能在家庭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确是这样的。然而,一旦长大一些,一旦走出家门,他就更容易受挫。因为他的过于自我中心,会让他失去很多关系。没人能够像家人那样去满足他。 vOY中文字网

这时,挫折就发生了。 vOY中文字网

在家庭中,他就像是活在一个真空、无菌的环境里。然而一到现实中,吃着和别人一样的食物,呼吸着和别人一样的空气,立马会出现不良反应。这样的宝贝,会特别脆弱,抗挫折能力很差,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和不如意。 vOY中文字网

这样的宝贝长大后,有以下两个可能: vOY中文字网

一个是去跟社会要无限度的满足和自由,无法无天,对社会规条熟视无睹,有的甚至走到违法犯罪的程度。 vOY中文字网

另外一个,是在人际关系上,特别是亲密关系上困难重重。他们的困境是:我的家人已经对我这么好了,我很难找到一个像我家人这么好的对象。于是,他们的心,甚至他们本人,就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里面,走不出去,没法真正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家庭。 vOY中文字网

很显然,我的这位朋友,他虽然早过而立之年,却依然是那个想要依赖他人、遇事就逃避或推卸的宝贝。 vOY中文字网

中国家长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的一个误区——包办太多,干涉太多。 vOY中文字网

这是很多中国家长在养育宝贝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的一个误区——包办太多,干预太多。 vOY中文字网

我们总是会说,“宝贝还小,大一些自然就会了。”殊不知,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扼杀了宝贝的自我发展。 vOY中文字网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宝贝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更富有自信? vOY中文字网

第一,给宝贝独自探索的机会和成功体验 vOY中文字网

探究那些遇事就退缩、想要放弃的宝贝,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一个共性,即没有自信。 vOY中文字网

何为自信?通俗说,就是我觉得我能行。如何培养自信?两个步骤。第一,事情成功了。第二个,这件事是我做的。 vOY中文字网

自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不是你说你很爱宝贝,宝贝就一定会有的。要让宝贝跟成功的事件进行绑定。宝贝从中获得“我可以”的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vOY中文字网

所以,那些爱宝贝的家长,请停下你的过多包办和替代。你对宝贝的过度干预,导致的结果是宝贝要么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要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自我认知导致的结果都是自卑。 vOY中文字网

第二,请谨慎评价你的宝贝 vOY中文字网

宝贝对自己的认知,一方面源于他是如何去做、去尝试,并从中获得多少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源自于最初与养育者(特别是第一抚育责任人)建立的关系中,父母对宝贝的正面而客观的评价和引导。 vOY中文字网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父母,他们习惯了用自己或社会的价值观来评判宝贝,往往也会罔顾或打击到宝贝的自信。 vOY中文字网

比如,宝贝出门不叫人,父母就会担忧地问:“这个宝贝是不是怕生/胆小啊?” vOY中文字网

宝贝遇到困难向父母寻求帮助,大人就会很焦虑:“这么点困难都不能克服,怎么能行?” vOY中文字网

宝贝真的如父母说所的那样“胆小”“怕生”“畏难”“没有毅力”吗? vOY中文字网

未必,这是因为我们大人站在了自身立场做的片面评价,对宝贝来说,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有两种反应方式:“我能行/我知道/我想自己来”,或是“我需要帮助/我不知道/我很无助”。 vOY中文字网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少去给宝贝定性,而是要努力看到宝贝不同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要。该放手的时候请尽量放手;该提供支持的请给予支持。 vOY中文字网

很多看似行为方面的问题,其根源出在情绪或心理方面。 vOY中文字网

就像我的一位发展心理学老师说过的: vOY中文字网

“大多来咨询的儿童或青少年,都是因为行为问题或学业问题。但在与宝贝建立联系之后,我通常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出在宝贝更深层的情绪或心理上,更确切地说,是出在宝贝父母本身的情绪和教养态度上,而宝贝这些问题只是浮于父母教育问题之上的表象罢了。” vOY中文字网

如果从宝贝的生命早期开始,父母就能够恰当而认真地观察宝贝的需要,鼓励宝贝主动而积极的尝试,并在宝贝需要帮助时积极介入,或适当帮扶或恰当提点或耐心指导,相信宝贝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更好地激发自身的潜能。 vOY中文字网

这是因为,父母是宝贝的重要他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或左右宝贝的所思所想,越是小的宝贝,越是从父母眼中看见未来的自己。 vOY中文字网

父母一味的包办或片面的评价,对宝贝来说都是摧毁性的,都是对宝贝不断失败的催眠与预言——“你是不行的。”“你是胆小/畏难/做事没有毅力的。” vOY中文字网

不妨换个角度去看你的宝贝呢? vOY中文字网

听过这样一句话:宝贝经由我们而来,他投胎于我们,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生命,是一个历程,亲子只不过是我们和宝贝相遇的形式。 vOY中文字网

两个独立的生命之间,因爱相聚,由爱生长,仅此而已。 vOY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