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妈妈发现自从在家里“发扬民主”、“与女儿平等对话”后,连让女儿穿什么袜子,都要和她商讨半天。每天跟宝贝相处的时间里,很多时候都像个小贩,不停地在“讨价还价”。
其实,宝贝会“讨价还价”的根源在父母身上。如果你叫宝贝做点什么,他总是提出各种交换条件,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你仔细回想一下,曾经的某一次或某几次,你是否主动给宝贝提出过“交换条件”,用事后的“好处”来引诱他做什么事?这些话让宝贝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父母要求自己做事,自己便可以理所当然地获得某种“报酬”,于是他们开始充分把握每一个时机来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Q“讨价还价”会带来什么后遗症?
可能造成宝贝成长的“被动状态”
当讨价还价成了习惯,每一次成功后,宝贝就在准备下一次的“交易”了。如此下去,宝贝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也会导致宝贝缺乏学习新东西的强烈兴趣,少了探索精神,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他的人生会丧失很多的主动权,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人生的成长过程就变成了“被动状态”。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上
双方进行拉锯式的谈判,宝贝从父母口中挤牙膏般地挤出点“利益”,浪费了双方的时间不说,宝贝专心思考及行动的时间也因此变得很少。
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
你会发现经常讨价还价的结果是,作为父母,你对局面失去了控制。可能你的嘴皮都磨破了,却还未对晚上睡前洗澡达成协议。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会引发长时间的谈判,你还有权威吗?没有了权威何谈对宝贝的教育?
疲惫造成父母情绪失控,最终伤害的是宝贝
当父母的耐心用尽之后,宝贝倔犟的讨价还价行为会令父母情绪失控。这个时候,民主的父母就成了暴怒的父母。这种从一个极端迅速摆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常常让宝贝的内心更受伤。
当宝贝讨价还价时,父母可以这么做:
设定底线,温柔地坚持
在你开始让宝贝的声音在家庭决定中起作用时,就要事先为可能发生的争论设定一条底线,以便适时地结束争论。比如和宝贝约定,可以讲条件,但是任何事情的“最终决定权”属于父母,一旦父母做出了决定,便绝不再讨论更改。另外,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平时要注意给宝贝定下规矩。当宝贝试图越过规矩时,不管他怎么软磨硬泡,都要努力让宝贝明白你的立场。温和地向宝贝反复叙说原因,宝贝自然会知难而退。
坚持令行禁止,别怕宝贝哭
如果父母说“不”后,又对宝贝做出妥协或让步,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宝贝沾染上不守信用的坏习惯。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一看到宝贝哭就心软了,当然也有些可能是因为嫌烦。但你知道吗,宝贝的演技可是很高超的,他们就是看清了大人会见不得自己哭而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才会越来越得寸进尺。当宝贝无理取闹的时候,父母可以试着转移宝贝的注意力,让他把心思放到别的东西上。总之,只要不是宝贝伤着了,就尽量不要因为哭而满足他的要求。
给宝贝2个选择的机会,让宝贝承担后果
在宝贝应该做一件事之前,父母可以先给宝贝2个选择,比如,宝贝回家后想先看电视再吃饭,这时父母可以让宝贝选择先看15分钟电视就去吃饭,或者吃完饭后看30分钟电视。让宝贝自己做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讨价还价”浪费的时间往往会影响后面事情的进行,如果因为争论错过了原定看动画片的时间,那么让宝贝哭闹吧,但是要让他知道这全是因为他纠缠于“讨价还价”才造成的,责任在他,而且他必须承担这个后果。
爸爸妈妈们要知道,大多数宝贝的“讨价还价”都是试探性的,只要父母能坚持原则,大多数宝贝会慢慢改变。无论多艰难,都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谢绝“讨价还价”。只有你遵守了规则,宝贝才会跟着你的步伐一起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