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语注疏卷六·雍也第六

[疏]○正义说:此篇亦论贤人、君子及仁、知、中庸之德,大抵与前相类,故以次之。U8R中文字网

子说:“雍也,可使南面。”包说:“可使南面者,言任诸侯治。”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雍也,可使南面。”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称弟子冉雍之德行。南面,谓诸侯也。言冉雍有德行,堪任为诸侯治理一国者也。U8R中文字网

仲弓问子桑伯子。王说:“伯子,书传无见焉。”子说:“可也简。”孔说:“以其能简,故曰可也。”仲弓说:“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孔说:“居身敬肃,临下宽略,则可。”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包说:“伯子之简太简。”子说:“雍之言然。”U8R中文字网

[疏]“仲弓”至“言然”。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行简之法。“仲弓问子桑伯子”者,仲弓,冉雍字也。问子桑伯子其人德行何如。“子说:可也简”者,孔子为仲弓述子桑伯子之德行也。简,略也。言其人可也,以其行能宽略故也。“仲弓说: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者,仲弓因辨简之可否,言若居身敬肃,而行宽略以临其下民,不亦可乎?言其可也。“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者,言居身宽略,而行又宽略,乃大简也。则子桑伯子之简是太简也。“子说:雍之言然”者,然,犹是也。夫子许仲弓之言,是故曰然。U8R中文字网

○注“王说:伯子,书传无见焉。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书传无见,不知何人也。子桑伯子当是一人,故此注及下包氏皆唯言伯子而已。郑以《左传》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则以此为秦大夫,恐非。U8R中文字网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复行。U8R中文字网

[疏]“哀公”至“者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称颜回之德。“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者,鲁君哀公问於孔子说:“弟子之中,谁为乐於好学者?”“孔子对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者,孔子对哀公说:“有弟子颜回者,其人好学。”迁,移也。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而当其理,不移易,不迁怒也。人皆有过惮改。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不贰过也。凡事应失而得曰幸,应得而失曰不幸,恶人横夭则惟其常。颜回以德行著名,应得寿考,而反二十九发尽白,三十二而卒,故曰不幸短命死矣。亡,无也。言命则无好学者矣,未闻更有好学者也。U8R中文字网

○注“凡人”至“复行”。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云“凡人任情,喜怒违理”者,言凡常之人,信任邪情,恣其喜怒,违於分理也。云“颜回任道,怒不过分”者,言颜回好学既深,信用至道,故怒不过其分理也。云“有不善,未尝复行”者,《周易·下系辞》文。彼云:“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韩康伯注云:“在理则昧,造形而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贰,不远而复,故知之未尝复行也。”引之以证不贰过也。此称其好学,而言不迁怒、贰过者,以不迁怒、贰过,由於学问既笃,任道而行,故举以言焉,以明好学之深也。一说:以哀公迁怒、贰过,而孔子因以讽谏。U8R中文字网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说:“与之釜。”马说:“子华,弟子公西华赤之字。六斗四升曰釜。”请益。说:“与之庾。”包说:“十六斗曰庾。”冉子与之粟五秉。马说:“十六斛曰秉,五秉合为八十斛。”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郑说:“非冉有与之太多。”U8R中文字网

[疏]“子华”至“继富”。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论君子当赈穷周急。“子华使於齐”者,弟子公西赤字子华,时仕鲁,为鲁使适於齐也。“冉子为其母请粟”者,冉子,即冉有也,为其子华之母请粟於夫子,言其子出使而家贫也。“子说:与之釜”者,夫子令与粟六斗四升也。“请益”者,冉有嫌其粟少,故更请益之。“说:与之庾”者,夫子令益与十六斗也。“冉子与之粟五秉”者,冉有终以为少,故自与粟八十斛也。“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者,此孔子非冉有与之太多也。赤,子华名。适,往也。言子华使往齐国,乘驾肥马,衣著轻裘,则是富也,富则母不阙粟。吾尝闻之,君子当周救人之穷急,不继接於富有。今子华家富,而多与之粟,则是继富,故非之也。U8R中文字网

○注“马曰”至“曰釜”。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史记·弟子传》云:“公西赤字子华。”郑玄说:“鲁人,少孔子四十二岁。”云“六斗四升曰釜”者,昭三年《左传》:“晏子说:齐旧四量,豆、区、釜、锺。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干釜。”杜注云:“四豆为区,区斗六升。四区为釜,釜六斗四升。”是也。U8R中文字网

○注“包说:十六斗曰庾”,“马说:十六斛曰秉”。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案《聘礼记》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籔曰秉。”郑注云:“秉十六斛,今江淮之间量名有为籔者,今文籔为逾。”是庾、逾、籔其数同,故知然也。U8R中文字网

原思为之宰,包说:“弟子原宪。思,字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与之粟九百,辞。孔说:“九百,九百斗。辞,辞让不受。“子说:“毋!孔说:“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郑说:“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U8R中文字网

[疏]“原思”至“党乎”。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为受禄之法。原思,弟子原宪也。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也。“与之粟九百,辞”者,孔子与之粟九百斗,原思辞让不受。“子说:毋”者,毋,禁辞也。孔子禁止其让,言禄法所得,当受无让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者,言於已有馀,可分与尔邻里乡党之人,亦不可辞也。U8R中文字网

○注“包曰”至“邑宰”。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史记·弟子传》说:“原宪字子思。”郑玄说:“鲁人。”云“孔子为鲁司寇,以原宪为家邑宰”者,《世家》云:“孔子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司寇。”鲁司寇,大夫也,必有采邑。大夫称家,故以原宪为家采邑之宰也。U8R中文字网

○注“郑曰”至“为党”。正义说: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者,《地官·遂人职》文。案《大司徒职》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故知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也。U8R中文字网

子谓仲弓,说:“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犁,杂文。騂,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U8R中文字网

[疏]“子谓”至“舍诸”。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复谓冉雍之德也。“子谓仲弓,说: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者,杂文曰犁。騂,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说:“譬若杂文之犁牛,生纯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宁肯舍弃之乎?”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馀人暂有至仁时,唯回移时而不变。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称颜回之仁。三月为一时,天气一变。人心行善,亦多随时移变。唯回也,其心虽经一时复一时,而不变移违去仁道也。其馀则暂有至仁时,或一日或一月而已矣。U8R中文字网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说:“由也果,包说:“果谓果敢决断。”於从政乎何有?说:“赐也可使从政也与?”说:“赐也达,孔说:“达谓通於物理。”於从政乎何有?说:“求也可使从政也与?”说:“求也艺,孔说:“艺谓多才艺。”於从政乎何有?”U8R中文字网

[疏]“季康”至“何有”。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子路、子贡、冉有之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鲁卿季孙肥也,问於孔子说:“仲由之才,可使从一官而为政治也欤?”“子说: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者,果,谓果敢决断。何有,言不难也。孔子言,仲由之才,果敢决断,其於从政,何有难乎?言仲由可使从政也。“说:赐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季康子又问子贡也。“说: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者,达,谓通於物理。孔子答言,子贡之才,通达物理,亦言可从政也。“说:求也可使从政也欤”者,康子又问冉有也。“说: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者,艺,谓多才艺。孔子答言,冉求多才艺,亦可从政也。U8R中文字网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孔说:“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闻子骞贤,故欲用之。”闵子骞说:“善为我辞焉。孔说:“不欲为季氏宰,託使者善为我辞焉,说令不复召我。”如有复我者,孔说:“复我者,重来召我。”则吾必在汶上矣。”孔说:“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齐。”U8R中文字网

[疏]“季氏”至“上矣”。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闵损之贤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者,费,季氏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闻子骞贤,故欲使之也。“闵子骞说:善为我辞焉”者,子骞不欲为季氏宰,故语使者说:善为我作辞说,令不复召我也。“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者,复,重也。言如有重来召我者,则吾必去之在汶水上,欲北如齐也。U8R中文字网

○注“孔曰”至“用之”。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云“费,季氏邑”者,《左传》文也。云“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者,僭礼乐,逐昭公,是不臣也。昭十二年,南蒯以费畔,又公山弗扰以费畔,是数畔也。U8R中文字网

○注“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齐”。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地理志》云:汶水出泰山莱芜西南入济。在齐南鲁北,故曰欲北如齐。U8R中文字网

伯牛有疾,马说:“伯牛,弟子冉耕。”子问之,自牖执其手,包说:“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牖执其手也。”说:“亡之,孔说:“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曰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包说:“再言之者,痛惜之甚。”U8R中文字网

[疏]“伯牛”至“疾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伯牛,冉耕字也。有疾,有恶疾也。“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者,自,从也。伯牛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问之,从牖执其手也。“说:亡之”者,亡,丧也。疾甚,故持其手说:“丧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者,行善遇凶,非人所召,故归之於命,言天命矣夫!斯,此也。此善人也,而有此恶疾也。是孔子痛惜之也。再言之者,痛惜之甚。U8R中文字网

○注“马说:伯牛,弟子冉耕。”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史记·弟子传》说:“冉耕字伯牛。”郑玄说:“鲁人。”U8R中文字网

○注“包说:伯牛有恶疾”。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恶疾,疾之恶者也。《淮南子》云:“伯牛癞。”U8R中文字网

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孔说:“箪,笥也。”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说:“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U8R中文字网

[疏]“子曰”至“回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叹颜回之贤,故说:“贤哉,回也!”云“一箪食,一瓢饮”者,箪,竹器。食,饭也。瓢,瓠也。言回家贫,唯有一箪饭,一瓠瓢饮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者,言回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不任其忧,唯回也不改其乐道之志,不以贫为忧苦也。叹美之甚,故又说:“贤哉,回也!”U8R中文字网

○注“孔说:箪,笥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案郑注《曲礼》云:“圆曰箪,方曰笥。”然则箪与笥方圆异,而此云“箪,笥”者,以其俱用竹为之,举类以晓人也。U8R中文字网

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说:“画,止也。力不足者,当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U8R中文字网

[疏]“冉求曰”至“女画”。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勉人学也。“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者,弟子冉求言己非不说乐子之道而勤学之,但以力不足故也。“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者,画,止也。此孔子责冉求之不说学也。言力不足者,当中道而废。今女自止耳,非力极也。U8R中文字网

子谓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说:“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U8R中文字网

[疏]“子谓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戒子夏为君子也。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言女当明道,无得矜名也。U8R中文字网

子游为武城宰。包说:“武城,鲁下邑。”子说:“女得人焉耳乎?”孔说:“焉、耳、乎,皆辞。”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包说:“澹台,姓。灭明,名。字子羽。言其公且方。”U8R中文字网

[疏]“子游”至“室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子羽公方也。“子游为武城宰”者,武城,鲁下邑。子游时为之宰也。“子说:女得人焉耳乎”者,孔子问子游言:“女在武城,得其有德之人乎?”焉、耳、乎皆语助辞。“说:有澹台灭明”者,此子游对孔子言已所得之人也,姓澹台名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者,此言其人之德也。行遵大道,不由小径,是方也。若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是公也。既公且方,故以为得人。U8R中文字网

○注“包曰”至“且方”。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史记·弟子传》云:“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亦弟子也。故注不言弟子者,从可知也。云“言其公且方”者,公,无私也;方,正直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孟之反不伐,孔说:“鲁大夫孟之侧,与齐战,军大败。不伐者,不自伐其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说:‘非敢後也,马不进也。’”马说:“殿,在军後。前曰启,後曰殿,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後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说:‘我非敢在後拒敌,马不能前进。’”U8R中文字网

[疏]“子曰”至“进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功以不伐为善也。“孟之反不伐”者,夸功曰伐。孟之反,鲁大夫孟之侧也。有军功而不夸伐也。“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说: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者,此其不伐之事也。在军後曰殿。策,捶也。鲁与齐战,鲁师败而奔,孟之反贤而有勇,独在後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故将入国门,乃捶其马,欲先奔者入城也。且说:“我非敢在後为殿以拒敌,马不能前进故也。”U8R中文字网

○注“孔说:鲁大夫孟之侧”。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杜预说:“之侧,孟氏族,字反。”是也。U8R中文字网

○注“马曰”至“前进”。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云“殿,在军後。前曰启,後曰殿”者,案《司马法·谋帅篇》说:“夫前驱启,乘车大震,倅车属焉。”大震即大殿也,音相似。襄二十三年《左传》说:“齐侯伐卫。大殿,商子游御夏之御寇。”《诗》说:“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是殿在军後,前曰启也。案哀十一年《左传》说此事云:齐师伐我,及清。孟孺子泄帅右师,冉求帅左师。师及齐师战于郊。右师奔,齐人从之。孟之侧後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说:“马不进也。”文不同者,各据所闻而记之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孔说:“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言当如祝鮀之佞,而反如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害也。”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世尚口才也。佞,口才也。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有口才,时世贵之。宋朝,宋之美人,善淫,时世疾之。言人当如祝U8R中文字网

鮀之有口才,则见贵重,若无祝鮀之佞,而反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害也。○注“孔曰”至“善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云“祝鮀,卫大夫子鱼也。时世贵之”者,《春秋》定四年:“会于召陵,盟于皋鼬。”《左传》说:“将会,卫子行敬子言於灵公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其使祝鮀从。’公说:‘善。’乃使子鱼。”是祝鮀即子鱼也。《传》又说:“及皋鼬,将盟,将长蔡於卫。卫侯使祝鮀私於苌弘。文多不载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於盟。”是时世贵之也。云“宋朝,宋之美人而善淫”者,案定十四年《左传》说:“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云:“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是朝为宋之美人而善淫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孔说:“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道为立身之要也,故说:“谁人能出入不由门户?”以譬何人立身不由於此道也。言人立身成功当由道,譬犹出入要当从户。U8R中文字网

子说:“质胜文则野,包说:“野,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包说:“史者,文多而质少。”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包说:“彬彬,文质相半之貌。”U8R中文字网

[疏]“子曰”至“君子”。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君子也。“质胜文则野”者,谓人若质多胜於文,则如野人言鄙略也。“文胜质则史”者,言文多胜於质,则如史官也。“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者,彬彬,文质相半之貌。言文华质朴相半,彬彬然,然後可为君子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人之生也直,马说:“言人所生於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罔之生也幸而免。”包说:“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免。”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人以正直为德,言人之所以生於世而自寿终不横夭者,以其正直故也。罔,诬罔也。言人有诬罔正直之道而亦生者,是幸而获免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包说:“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人之学道用心深浅之异也。言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也,好之者又不如悦乐之者深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王说:“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两举中人,以其可上可下。”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授学之法,当称其才识也。语,谓告语。上,谓上知之所知也。人之才识凡有九等,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上上则圣人也,下下则愚人也,皆不可移也。其上中以下,下中以上,是可教之人也。中人,谓第五中中之人也以上,谓上中、上下、中上之人也,以其才识优长,故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中人以下,谓中下、下上、下中之人也,以其才识暗劣,故不可以告语上知之所知也。此应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以下不可以语上”,而繁文两举中人者,以其中人可上、可下故也。言此中人,若才性稍优,则可以语上;才性稍劣,则不可以语上,是其可上、可下也。U8R中文字网

樊迟问知。子说:“务民之义,王说:“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说:“敬鬼神而不黩。”问仁。说:“仁者先难而後获,可谓仁矣。”孔说:“先劳苦而後得功,此所以为仁。”U8R中文字网

[疏]“樊迟”至“仁矣”。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仁、知之用也。“樊迟问知”者,弟子樊须问於孔子,何为可谓之知。“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者,孔子答其为知也。言当务所以化道民之义,恭敬鬼神而疏远之,不亵黩,能行如此,可谓为知矣。“问仁”者,樊迟又问何为可谓之仁。“子说:仁者先难而後获,可谓仁矣”者,此答其为仁也。获,犹得也。言为仁者先受劳苦之难,而後乃得功,此所以为仁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知者乐水,包说:“知者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仁者乐山。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说:“日进故动。”仁者静。孔说:“无欲故静。”知者乐,郑说:“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仁者寿。”包说:“性静者多寿考。”U8R中文字网

[疏]“子曰”至“仁者寿”。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初明知、仁之性,次明知、仁之用,三明知,仁之功也。“知者乐水”者,乐,谓爱好。言知者性好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已止也。“仁者乐山”者,言仁者之性好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者,言知者常务进故动。“仁者静”者,言仁者本无贪欲,故静。“知者乐”者,言知者役用才知,成功得志故欢乐也。“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包说:“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使如鲁,鲁可使如大道行之时。”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齐、鲁有太公、周公之馀化,太公大贤,周公圣人,今其政教虽衰,若有明君兴之,齐可一变使如於鲁,鲁可一变使如於大道行之时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觚不觚,马说:“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觚哉!觚哉!”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为政须遵礼道也。觚者,礼器,所以盛酒。二升曰觚。言觚者,用之当以礼,若用之失礼,则不成为觚也,故孔子叹之觚哉!觚哉!言非觚也,以喻人君为政当以道,若不得其道,则不成为政也。U8R中文字网

○注“马说: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案《特牲礼》:“用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三散。”是觚为礼器也。《异义》:《韩诗说》“一升曰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曰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四升曰角。角,触也,不能自适,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讪也,饮不省节,为人谤讪。总名曰爵,其实曰觞。觞者,饷也。觥亦五升。所以罚不敬。觥,廓也。所以著明之貌。君子有过,廓然著明,非所以饷,不得名觞”。此唯言爵、觚者,略言之也。U8R中文字网

宰我问说:“仁者,虽告之说:‘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孔说:“宰我以仁者必济人於患难,故问有仁人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欲极观仁者忧乐之所至。”子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孔说:“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可欺也,不可罔也。”马说:“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U8R中文字网

[疏]“宰我”至“罔也”。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仁者之心也。“宰我问说:仁者,虽告之说:‘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者,宰我以仁者必济人於患难,故问说:仁者之人,设有来告说:井中有仁人焉。言仁人堕井也,此承告之仁人,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意欲极观仁者忧人乐生之所至也。“子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者,此孔子怪拒之辞。逝,往也。然,如是也。言何为能使仁者如是自投井乎?夫仁人君子,但可使往视之耳,不可陷入於井。言不可自投从之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者,唯可欺之使往视,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郑说:“弗畔,不违道。”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畔,违也。此章言君子若博学於先王之遗文,复用礼以自捡约,则不违道也。U8R中文字网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说:“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U8R中文字网

[疏]“子见”至“厌之”。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孔子屈已,求行治道也。“子见南子”者,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至卫,见此南子,意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故也。“子路不说”者,子路性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淫乱妇人,故不说乐。“夫子矢之”者,矢,誓也。以子路不说,故夫子告誓之。“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予,我也。否,不也。厌,弃也。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原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U8R中文字网

○注“孔曰”至“疑焉”。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云“孔说:旧以南子者,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者,先儒旧有此解也。云“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咒誓,义可疑焉”者,安国以为,先儒旧说,不近人情,故疑其义也。《史记·世家》:孔子至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说:‘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说:‘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说:‘天厌之!天厌之!’”是子见南子之事也。栾肇说:“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U8R中文字网

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云:“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U8R中文字网

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U8R中文字网

[疏]“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言世乱,人不能行中庸之德也。中,谓中和。庸,常也。鲜,罕也。言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其至极矣乎!以世乱,先王之道废,故民罕能行此道久多时矣,非适而今也。U8R中文字网

子贡说:“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说:“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说:“君能广施恩惠,济民於患难,尧、舜至圣,犹病其难。”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说:“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方,道也。但能近取譬於已,皆恕己所欲而施之於人。”U8R中文字网

[疏]“子贡”至“也已”。U8R中文字网

○正义说:此章明仁道也。“子贡说: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者,子贡问夫子说:“设如人君能广施恩惠於民而能振济众民於患难者,此德行何如?可以谓之仁人之君乎?”“子说: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者,此孔子答子贡之语也。言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於仁!谓不啻於仁,必也为圣人乎!然行此事甚难,尧、舜至圣,犹病之以为难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者,此孔子更为子贡说仁者之行也。方,犹道也。言夫仁者,己欲立身进达而先立达他人,又能近取譬於已,皆恕已所欲而施之於人,已所不欲,弗施於人,可谓仁道也。U8R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