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精讲:
(一)文章概述
通过记叙童年时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同情弱小、抵制强暴、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背景
沈复(一七六三~一八二五?),字三白,号梅逸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作家,词人。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工诗画、散文,著有《浮生六记》。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沈复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写作。《浮生六记》是其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这种记述夫妇间家庭生活的题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属罕见。《浮生六记》原有六记,现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失传。一九三五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记》,后两记是伪作。此书有多种版本。以俞平伯校点本为佳,附有《浮生六记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三)三行对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 察 秋毫。 见 藐小微 物,
我 睁大 眼力 看清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三字同义,小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
必 细 察其纹理。故 时有物外之趣。
一定 观察 花纹 所以 经常
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 拟作群鹤舞空。心之 所向,
私下,这里指自己 比 助词,无意义 想象的景象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那么 或者 果真
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昂首观之, 项为(wèi)之 强(jiāng)。
指代“群鹤舞空”的景象 指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通“僵”,僵硬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此都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 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白色的 慢慢地 用 指蚊子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
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当作……看 高亢地鸣叫 ……的样子
(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在 多而杂乱 自己的 一样高
我常在坑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lì)凸者为邱,
把……当做 通“丘”,土山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凸起的地方看作山丘,
hè
凹者为壑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