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是什么意思,成语中的舶来品是什么意思?
经济,在传统意义上是“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等,其中包含着古代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一般有“文能安邦兴业,武能御侮却敌”的才能要求。在清朝末期,由日本人翻译大量的西方著作,将“Economics”一词译为“经济”,后来由赴日留学生传回国内。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α(家政术)。οικο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后来被马歇尔改回经济学(Economics),因此一般讨论“经济学”的时候,“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其含义是相同的。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学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经济学家告诉人们如何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经济学是教人如何做出选择的学问,它教人要从对自身、对社会最有利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济学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研究对象,并考察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等,从而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有选择地趋利避害。
由于具体的经济现象是复杂多变的,因而经济学家为了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只能假设一些条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从而排除了瞬息万变的不确定性,在一些因素不变的假设下,来分期其他因素的变化规律。西方经济学有三大假设性前提:(一)经济人是理性的,该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同时又是理性的,他们的经济活动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二)市场出清,该假设认为商品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使供需关系达到平衡。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三)完全信息,该假设认为每个人都能掌握足够的信息来使得交易得以顺利进行,假设信息的获得是迅速的而且是没有成本的。
正如天文学产生于游牧民族对气象的需要,几何学产生于丈量土地的需要,经济学则产生于选择的需要。有所选择,以为着有所放弃,如何权衡价值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经济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它的创始人是亚当·密斯。
一七七六年三月九日,亚当·密斯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汉译名为《国富论》。亚当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实质是价值规律。在认识到价值规律和遵循价值规律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社会的最大好处,能够达到社会的完美而和谐。因此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主张放任自由,让规律本身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
一八四八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它标志着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穆勒的伟大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是在于充分地表达了当然人们认识到的真理。一方面充分的论证了价值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提出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劳动产品的分配几乎与劳动成反比”,最大的份额分配给不劳动的人,而劳动者层层递减下去,劳动任务越繁重的人得到的报酬越少。因此他主张国家政策调节分配制度。这本书在西方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近五零年之久。
一九世纪七零年代,经济学中出现了“边界革命”,马克思系统批判了资本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当时的经济学家为了维护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把微积分的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中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反击战。一八九零年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他用“均衡价格论”来代替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基础上建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分割的分配论,简单来说就是按照生产要素的占有率来分配劳动产品价值。这种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其统治地位一直维持到二零世纪三零年代。
一九二九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陷入大萧条状态,失业问题成了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关于市场自动调节来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理论宣布破产,垄断的资本主义需要一套新的理论和政策措施。一九三六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这是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推翻了放任自由的理论,提倡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他反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个量的均衡分析方式”,创造了以总量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分析方法。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