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曹冲真的称过大象吗?
优质回答:
应该是真的。说明曹植年幼聪慧机敏过人。
其他网友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曹冲称象是有的,而且详细记载在《三国志》中: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邓哀王就是曹冲,话说孙权为了拍曹操马屁,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老板很好奇大象的重量,问遍了周边的幕僚,没有人有办法。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在一旁看热闹的曹冲给出了最优解,就是我们熟知的曹冲称象。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怀疑曹冲称象的真实性呢?主要有如下几个疑问:
一、象从哪儿来?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中国古代历史中好像没有出现过大象,甚至考证中国古代没有大象,于是得出象棋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大象横行的印度,对于这种人只能说他无知!
先秦作品中关于象的记载比比皆是,
舜葬于苍梧之野,象为之耕。——《墨子》舜德足以服象。——《楚辞》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乃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吕氏春秋》
足以证明先秦活跃的中原地区是有大象的。
《三国志》中记载,大象是孙权进贡的,孙权的地盘是从现在的江南一直到广东地区,古时南方百越地区多丛林,获得大象毫不稀奇。
二、曹冲会有这么聪明?
《三国志》记载当时的曹冲五六岁,根据史书记载年龄多为虚岁来推断,当时的曹冲可能只有四岁,了不得五岁,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其实,我更相信另一种说法,就是曹冲是借鉴了古人的智慧!
《符子》中曾经记录了一则故事:有人给燕昭王进献了一头硕大无比的猪,大臣们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知道猪的重量,最终也是运用曹冲称象的方法得出了重量。
曹冲聪明好学,看过这则故事是很有可能的,举一反三对于他来说则要简单很多,所以他说出这个办法是合理的。
那么杠精要问了,难道只有曹冲看过?曹操帐下那么多牛人都不知道这个办法?那我只能是猜测他们都是人精,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曹冲,这样能让曹老板龙颜大悦,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网友回答
《曹冲称象》这个历史典故出自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一书。但后来经考古专家实地考证,曹冲称象的地点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岗村一带。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何焯认为孙权在建安十五年(二一零年)才派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士燮兄弟等人奉承东吴,只有在此之后才能获得亚洲象,但曹冲早已在建安十三年(二零八年)之前死去,所以曹冲秤象之事不真,而置船刻水的称量方法可能早已有之。邵晋涵则指出《符子》中就记载了燕昭王命令水官用类似的方法称量大猪。
陈寅恪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出于印度佛典,他指出地处中原的曹魏境内无象,所以不得不与孙权进献之事混为一谈,这是比较民俗文学的通例;而称象的故事多见于汉译佛典,如北魏吉迦夜共昙曜所译佛经《杂宝藏经·卷一·弃老国缘》中就有类似的故事,虽然《杂宝藏经》为北魏时所译,比西晋初年成书的《三国志》要晚,但《杂宝藏经》中所的很多内容见于汉译佛经之中,这个称象的故事可能也是取材于早译出的佛经,或者是佛经虽然翻译完成,但书籍已经亡佚,无法考证,又或者是佛经没有被翻译,但是故事靠着口述流传到中国,被附会为曹冲的经历。季羡林也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源自印度佛经《杂宝藏经》,“它也许在后汉时代就从口头上流传到中国来了”。
不过这一质疑主要依据是清代、近代较片面的自然地理、生物学常识,就直接质疑成书与事件相距仅几十年的《三国志》正文的记载。现代历史地理学、生物学研究并不支持陈寅恪等人的这一理论。历史地理学者曾经总结过大量正史中出现野象的记载,南北朝时今安徽、湖南、江苏,直至北宋时今湖北等地都出现过野象闯入被猎杀的记载。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则说明亚洲象在前二零零年至五八零年的活动北界在秦岭淮河一带,五八零年至一零五零年间的北界仍在杭州湾、钱塘江,即使晚到一四五零年其活动北界仍可以包括福建省内的武夷山。孙权二零零年接掌江东时就被朝廷封为会稽太守,东汉会稽郡辖境南括今天福建省三明市、漳州市、龙岩市、南平市等地区,远在亚洲象活动北界(秦岭淮河)以南。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