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因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人们思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以“礼”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尤其是“五礼”体系彻底确立之后,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开始遵守礼法的规定。
天子登基、祭祀祖先、神明,以及婚丧嫁娶等都要依照礼法。“五礼”作为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最庄重、肃穆的便是“凶礼”,作为和凶丧有关一系列礼节,已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丧葬礼仪,便包涵于凶礼之中。
在举行丧葬仪式的时候,无论是棺材还是花圈上面,都会有一个大大的“奠”字。
既然古人有祭祀死者的礼节,那么为何不写“祭”,而偏偏写“奠”呢?实际上“奠”字在我国历史中,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
“奠”字起源于西周晚期,但是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比较类似的字形。这个字由“八”、“酉”和“大”组成。
最初的含义为将酒放置在几案上,作为祭祀神灵的祭品。现在大家看到的“奠”字,实际上是盛行于春秋战国的写法。
“奠”字的古字形象是,把酒樽放在祭坛之上,表示用酒祭祀的意思。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引申为放置、安放、确立、建立之意。
比如,“奠定”一词就有确立、建立的意思。如果将“奠”字写在棺材或花圈上,则意味着陈设祭品举行仪式向死者致祭。
以“祭”字作为祭祀死者的习俗,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丧葬习俗之一。无论是棺木还是花圈上的“奠”字,含义都是沉痛的“祭奠”。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奠”也是“祭奠”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写“祭”字呢?
“祭奠”中的“祭”字,也有对逝者的悼念之意。“祭”也出自于商朝甲骨文,古字形像为手持酒肉供奉神主。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