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永远是精妙绝伦的,不论古今中外,无论哪种语言都有着它独特的特别之处。而谈及我们中华文化,其中博大精深之处可是真的不少。我们如今使用的普通话,都是从更加复杂的古代汉语一步一步进化、演变而来的,汉语语言由繁入简,直到今天变成了更加便于交流的形式。
但并不是说汉语如今便于交流,就等于没了原先的深刻内涵。要论内涵,汉语也是不输给世界上许多其他语言的。
在今天,我们在向他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会以“我”自称,“我”是如今人们使用得最多的第一人称。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没人敢用“我”作自称,而且,如果贸然用“我”自称,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兴许还会有很多人笑话你这是不懂礼数、没文化。
毕竟古人都很擅长搞一些你谦我逊、暗流涌动的东西,但是当古人用“吾辈”、“鄙人”等等第一人称用久了,很多人或许都会忘记古代是有“我”这个字的,只不过人们基本只是不用它而已,并不是“我”字在古代没有被发明出来。
那么,为什么人们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不用“我”字作自称呢?原因是很简单的,只要了解一下“我”字在古代的含义就知道了。
首先,“我”这个字出现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还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人们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体中,发现了最早的“我”字。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我”字长得还不像是“我”字,反倒像是一柄长长的、刃口带有锯齿的巨大斧头。
的确如此,“我”字最早的前身就是一把斧头。商周时期,通常会用这种巨大的带有锯齿刀刃的斧头,来斩杀罪人或者宰杀牲口。所以后人在使用自百思特网称的时候,通常都不会想到用“我”这个字,第一是字义实在太过血腥、不符合古人讲究的避讳和吉利观念;第二就是使用“我”字的人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粗鄙的人。久而久之,这种观念传开来,使用“我”字自称的人就压根找不到了。
在历史上,“我”字经过了一段时间非常长的字形演变时期,这一点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联想一下曾经的“我”字,再看看如今的“我”字,不难看出如今的这个字还是保留着当时的长长的斧柄结构,只不过在握百思特网柄的底端,添加了一个弯钩的结构。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