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不是得到太少,而是求得太多。
零一 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
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碗面条吃,粗陋而难以下咽。
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
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
说完大笑着站起来。
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
那时的海南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而是古人称为“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的鬼门关。
苏轼到了这里,“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
要多惨,有多惨。
而苏轼却在跟儿子的信里写道:
“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儿子,你可千万不要对外人说海南的蚝怎么好吃,不然京城里的官员听到了,个个都巴不得被贬海南,分走我的美味呢。”
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就是当个人命运的悲剧毫不留情地碾压之时,他却放下过去,享受当下,用诸多具体而微的快乐,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伤。
古语说得好:“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
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
心中若是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你有多少快乐,取决于你能放下多少对执念的追求,而能守得几许内心的平静。
零二 与其挑剔别人,不如反思自己。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故事:
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
伯启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
“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有这么一句话:“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在遇到困难或者陷入低谷时,与其去挑剔别人,责怪别人,不如反思一下自己:
是否利用好了闲暇时间?
是否技能得到了丰富与提升?
工作中的缺点是否得到了改正?
人际关系是否有改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常思己过:
才能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
才能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择善而行;
才能约束自身日常的行为,规范进取的道路。
零三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老子说:“勿多言,多言多败。”
《易经》中也提到过:“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话,看似轻巧,但若不经思量,不会察言观色,多说的下场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史记·陈涉世家》曾记载:
陈胜少时,曾对伙伴承诺“苟富贵,勿相忘”,多年后,陈胜反秦称王,一呼百应,当年的伙伴因此来投靠陈胜。
伙伴来到陈胜府外,多次高呼陈胜小名,见到陈胜后,又逢人便说陈胜年轻丑事,陈胜恼怒之下,将伙伴处死。
惹是生非,大多是因为话多闲不住。
做不到的,达不到的,就不必去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去纠结。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世间,总有些事情,不是人能够掌控得了的。
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不妨先接受,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认命。
面对未知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而不要杞人忧天。
零四 痛苦,不是因为得到太少,而是追求太多。
大多数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了,二是因为太想要。
其实在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不属于我们的。
倘若欲望太多的话,只会是徒增人生的的负累,让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累。
《醒世恒言》里有个故事。
唐朝时,进士出身的录事薛某因病发高烧。
高烧到第七天,他渐入睡梦,梦中自己高热难耐,于是跃入水中,化为一条金色鲤鱼,遇一老者在船上垂钓。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