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环境无法适应、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是因为你找不到那个“重启”的键。
有一部分来访者,他们的问题可以归类为“适应”:
什么是“适应”问题?其实就是在新的环境里,你找不到“重启”键去刷新内存,而依然是用旧的模式在新的环境里打拼,所以碰的头破血流。
我说说我的几段经历,整个就是负面案例集锦。
小学的时候我成绩很好,班上前两名,班长、大队委员。小升初考试后,全市的前四零名被选上我们省重点中学的“火箭班”,这个班上,都是全市各个小学的佼佼者。
既然有四零个人,就有第一名到第四零名,我一开始就是十几名,心理受不了,不知道如何提升。苦苦支撑了两年,没有落下去,才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稳定在了前十名内。而我们班上有几位落在后面的同学,因为无法适应,退学、离校、调到了普通班。
中学考大学,进了浙大,大学和中学的学习特点完全不一样。中学是环境推动,大家都在学习,一起学有动力,可是大学是自主学习,你成天不上课就在宿舍打游戏睡懒觉都没问题。
大一时,我们宿舍的伙伴们找到了一个办法:学习中学的模式刷题。我们就像一群高三的学生一样,每天抱着个水壶饭盒去教室学习。这一年,成绩很好。
大二,换了校区、分了专业、重调了宿舍,大一的学习氛围一点也没有了,再加上大二开始有专业课,而我本来就不喜欢物理,于是在这一年开始落伍。虽然成绩勉强还可以,但是专业学习一直没有感觉,这也为我未来工作在通信领域毫无建树、最终离开埋下了伏笔。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除了天生自带的“阳光性格”给自己加了一点光环之外,在学习能力之外缺乏社交能力和人际能力。我的领导曾经善意的提醒我:“不要只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二十年前的我根本没有办法领悟和理解。
在学校靠的是学习的能力,而在职场更专注的是交往、沟通、执行力,这些我都不行。其实是有解决办法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走出来,积攒能力和经验,把自己的认知提升到新的层级。可是我没有做到。
七年的时间里我换了四份工作,由于缺乏积累和沉淀,三零岁时候的选择几乎等于重头再来。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