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的散文(精选二四篇)
雨天雅事
文/许凤霞
一帘春雨轻轻洒,满墙荼糜羞答答。一卷在手淡红尘,修炼千年彼岸花。
雨,一直下。无声无息,一夜未了。晨曦透过窗帘,落在床榻。双休日遭遇一场有模有样的春雨,怎好糟蹋了这份美意。披衣下床,简单洗漱,素面朝天,落座竹椅。女儿有课,老公有约,难得清静。不必果腹,“珍馐”一册,自解饥肠。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窗外风雨世界,窗内自在如我。雨,退避了人情世故,拂去尘心与繁杂。此时,仅牛奶一杯,小点一个,即可。雨天好读书。所谓雅事,莫过于此!
前段与文坛大咖们小聚,他们几度谈到了一本世界名着《百年孤独》。从谈话间,关于此书的不同凡响,可见一斑。我说此书我知道,但对于外国译本,我总觉得语感稍欠。年轻时读了自认为不少的外国名着,现在记起来的只有零落的情节了。他们都笑。其中一人说:“你觉得都淡忘了,可恰恰是它们营养了你的骨头啊!看看《百年孤独》吧,它会改变你很多!”我幽幽地问:“这样深刻的书,我能看懂么?”没人回答,他们只是含了更深的笑。
于是,从那天,我就开始了对这本书地寻觅。学校图书室没有。我就用手机上网看。断断续续看了四章,终是抵不过眼睛痛,又开始找质感的书本。终于从别处得到。我摸着暗红的硬壳封面,那种实实在在地拥有,竟有些小感动:这才是读书嘛!手机上看文,一边接收其他诱惑,总觉得是在玩。谁说高科技好啊,这读书,还就得一卷在手,方能心平气静,脱胎换骨!
这个春天,严格意义上说,这是第一场春雨。而这个春天,我开始了二零年后的再读书。想想这二零年,忙于工作,忙于孩子,其间也曾读过书,但都是些精短的“快餐”。也喜欢写,却也都是些“豆腐块”。生活,需要沉淀。写作,需要厚积。四月,我读完了村上的《且听风吟》,在读《百年孤独》,间或重读余秋雨,接读已搁置六年的《菜根谭》。我真得不能总是啃年轻时积聚的那点老本了!
不要借口惜春而看花开。瞧,荼糜已开,枝头花事已了。且让我们于书本间徜徉,邂逅采薇、采桑的少女也采摘漫过春天河面的爱情;邂逅狩猎、守着呦呦鹿鸣的男子也狩猎着在水之湄的伊人;邂逅黄四娘家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满蹊花;邂逅那不必言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歇。天朗。我可小坐电脑前,舒舒筋骨,记下心中所念。而后,将“雅事”进行到底!
邂逅文字染尽忧伤
文/小玉石
冬夜,静静地靠着窗,指尖的烟卷,烟雾缭绕,由浓变淡,漫过眼眸……
久未动笔,文字几经淡忘,模糊的记忆,被烟熏染着,空气中的温暖,来自于香烟的体温。一直都很喜欢伤感的文字,或许感性的人都是如此吧,对凄凄哀哀的文字有种怜悯的感动。这样的感动源自于抒写文字的人,对生活有着另类的感悟。这样的文字,往往被伤揉过,读来有着心碎的感觉。所以,某些时刻,不敢触动那些无形的刀刃,尤其在岁末的夜,更为惧怕。
曾经想过,忘记所有的伤与痛,不再让文字带有伤感的色彩,无奈人生不尽坎坷,事事不能一如己愿。既然如此,那就勇敢的面对吧,即使伤的再深,痛的再苦,抖抖满身尘土,还是坚强的轻装上路吧。丢下还未燃尽的烟,提起搁置良久的笔,堆砌着伤感的文字,感受人生中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生活,欣赏着沙漠与雪山不屑季节的风景,让生命的行程中,排满各类乐器的曲调,当马头琴嘎然而止的时候,漫天飘舞的雪花,凝固了呼吸,这样的结局,将是我一生中最美的索求。
愿望常常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因为文字的魅力,总不能释怀一些曾经邂逅的人,那些带伤的字,烙在心上,很深很深,已经无法拭去。有人说,我的文字是一种凄美,要我说,如果凄也是一种美,那么这样的美,是所有的文字里,最不美的语言。因为这样的语言,都带着伤痛和哀愁,让人看不到黎明前的曙光和希望。有时也想着快乐,快乐的生活,快乐的码字,把美的生活书写的更加激情高涨,但我始终也无从下笔。因为苦难中长大的我,似乎快乐永远都是与我擦肩而过,喜欢沉默,喜欢孤独,喜欢忧伤,所以连带文字也染上了伤感的个性。习惯了,其实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我的生活,就是在伤感的文字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