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的散文(精选二一篇)
牵挂
文/王华松
那份牵挂让我期待得太久,也让我顿悟“人生”的真谛。那是二零零七年的一零月二一日,我一生中永难忘怀的一天——儿子梓涵来到了人世间。
都说男人大多有一个想当父亲的梦。然而,我觉得,当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时,却是梦醒的时候。三更半夜,同在一个被窝里的儿子如雏鸡长鸣,一会儿尿了一会儿又粪了,尿布不知去了哪里,床单上一片湿漉。这时,看看那张可爱而且几乎是按比例“复制”于我的脸庞,一种莫名的滋味油然而生。幸福、疲惫,还有必须马上起床完成为他换尿布、冲奶粉的任务。如此这般,反复折腾,好不容易等到他酣然入睡,此时却已是翌日七时。唉,又得赶快起床,准备上班。
近九个月的日子,就这样重复着。
曾经有一天妻子问我:“升格”为父亲快一年了,你有什么新发现没有?我说,自从儿子降临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在为这个问题找答案了。
记得着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在没有孩子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孩子是哥伦布,他把人带到了新大陆。于是我对妻子说,新发现太多太多,但第一个发现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里,我都有了一份牵挂,总在担心着儿子这样那样的问题。
自从我“升格”的那天起,我就觉得无论办什么事多了一丝顾虑,再也不像以前信马由缰。尽管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一家子如今依然穷得家徒四壁,但我在努力。于是,我的手机开关机时便会出现这样一句话:与其说梓涵属于你,不如说你属于梓涵。
离家数里、数十里、数百里甚至数千里,我总会记得给家里打电话,询问一下儿子的情况。电话中特别想听到儿子的声音,哪怕是一声啼哭,也是我旅驿中的一种慰藉。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离家五公里左右的城南街道采访。当整栋楼里的工作人员纷纷狂奔下楼,掏出手机给家人打电话时,我却是赶紧骑上摩托车拼命往家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快回家,儿子还在屋头睡觉呢!就算是真要地震,那我也必须在地震发生前赶到他的身边……
这份恒久的牵挂,似乎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我们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将我们屎一把尿一把地拉扯长大的呢?我们又何尝不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呢?我们又何时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对待过自己父母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对父母的唠叨不耐烦呢?人生两件事情不能等,那就是行孝和行善!
牵挂 痛苦而美丽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牵挂是美丽的,也是痛苦的。
牵挂是春天美丽动人的鲜花;牵挂是夏日阵阵清凉的微风;牵挂是秋天满园累累的果实;牵挂是冬夜悄然飘舞的雪花。
牵挂是人生的符号,牵挂是心灵的奇葩。拥有牵挂,便拥有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无悔的七彩年华。牵挂是一杯愈久愈香的琼浆玉液,牵挂是一朵萦思绕怀的五彩祥云,醉了两人的心扉,绽放了两朵心花,牵挂是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牵挂是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是深深的祝福与默默的祈祷,它不近功利、不含虚假,牵挂是一种情感的交织;牵挂是一种心灵的维系;牵挂是一份浓郁的思念。
牵挂是夜夜珠泪枕上落的悲;牵挂是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蠢;牵挂是冷雨敲窗不成眠的呆;牵挂是菱花镜里形容瘦的痴;牵挂是望穿秋水不思归的愚;牵挂是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傻。
牵挂一个人,你会想起起昔日彼此相处时的温馨;想起与之挽臂徜徉、同歌轻唱的快乐;想起寂寞时他悉心的陪伴;想起痛苦时她耐心的开导;想起失意时她温暖的话语;想起拌嘴后她那深深的内疚;想起哭泣时她的惊惶;想起任性时她的宽容;想起烦心时她幽默的笑话;想起调皮时她朗朗的笑声。
牵挂一个人,你会为其乐而乐,为其忧而忧,你更会从心底滋生许多莫名的惆怅。你会惦着她的衣食住行;你会关注她的喜怒哀乐;你会在意她的一颦一笑;你会在乎她的一举一动。你会为得不到她的消息而愁肠百结;你会为不能和她长相守而寝食不安;你会为那悠悠相思坐立不宁;你会因那缕缕的离愁黯然神伤。
一份牵挂,平衡了情感天平的失重,一份牵挂,填补了内心深处的虚空,分手的时间越久,离别的距离越远,牵挂的份量越重。有了那份牵挂,孤寂跋涉的路上便有了欣慰的精神伴侣,有了别人对你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多了幸福的满足和美丽的风景。一个平凡的日子,或者一段极为平淡的经历,能使牵挂感慨无限。深深的牵挂,像一根长藤延伸在人生的旅程。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