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的散文诗 - 怀念父亲的散文随笔!好句子

anr中文字网

怀念父亲anr中文字网

文/唐海林爱的宣言anr中文字网

真正懂得父亲,是他的病重期间。  anr中文字网

那时候,每一次回家,就发现父亲突然真的老了。仿佛老家门前的那颗槐树。树皮打褶、树干萎缩,满树枝的叶子开始泛黄……  anr中文字网

其实,不是父亲突然老了。只是,我们关心不够。八十多岁的老头,仅仅怕影响我们工作,重病期间居然会瞒着我们。直到,病痛折磨他实在扛不住,母亲才叫我们几个轮流回家守护老爷子。anr中文字网

年迈的老父亲,此时,日常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他的病愈来愈重,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病房,他不知道如何穿衣,总是扣错纽扣;裤子也只能是用一根布带子系上,甚至多次穿反了前后,与颠倒了左右……即便是这样,一生要强的父亲,还是不愿意躺在医院,要我们这些下人们伺候。  anr中文字网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美好留在人间。大病时,父亲做出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首先是他把烟戒掉;其次是坚持回家里养病。  anr中文字网

医院医护条件当然比家里好,但是在他的坚持下,父亲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还是在家里渡过。因为,父亲平凡的生命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家和孩子们就是他最大的财富与最后的希望。  anr中文字网

我终于恍然大悟,他一生的追求,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照顾这个家,让我们过上幸福而祥和的生活。  anr中文字网

村里人都很崇敬父亲,自小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为照顾奶奶和我叔子,出去打长工供弟弟读书,用一双手撑起这个家族。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到芜湖卷烟厂打长工;后来,为照顾一大家子人,二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回到庐江中学教务处打杂……  anr中文字网

其实,年轻时父亲的理想是参军。母亲说,要不是当时家里孩子多,父亲可能就参加解放军。以父亲的精干,在部队弄个军官当当是没问题的。尽管他没文化,但是,父亲办事能力还是得到各方认可。  anr中文字网

三年自然灾害中,为拯救几近饿死的邻居,父亲从公家粮仓旁边扫出一袋稻子给邻居家充饥。为这桩善举的代价,父亲被告密者五花大绑游行示众过,因此,被免去生产队队长这一职务。此后,父亲被发配到芦席山碾磨、收稻,因公负伤后,转正遂成为第一代粮食人。  anr中文字网

父亲的一生,对自己极为苛刻。他生活简单、朴素,却把最丰满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anr中文字网

为照顾老暮的奶奶与年轻的弟兄,他放弃在外的优越物质条件,依然回家帮助我叔子念书。当年,生产队分家的时候,父亲硬是顶住各方压力把我叔子的家留在大队,并且,在生产队想方设法给他谋上一个会计的职务。别看父亲没啥文化,可是他明白事理。当年,许多干部被打倒时,父亲极尽所能在生产队分配轻巧事情给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没文化的父亲,和本土许多精英们交上朋友。让熟悉的老领导和老同事,对他为人处事赞不绝口。anr中文字网

母亲跟着父亲,虽然说没有享什么大福,但是,一辈子都没有下地干过农活。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担当?  anr中文字网

挥着镰刀锄头,从地里走出来的父亲,对我们非常严肃,他所以吝啬地对待我们,无非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小,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对我们都是非常严厉。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我们柔情似水,他认为他的儿女不能只是在一片缠绵的慈爱中成长。为此,他只能扮成一座山,用坚强和力量充当我们身后的一个依仗。  anr中文字网

大哥念师范后,大姐成为父亲的牵挂。本来,父亲是给大姐顶职的,但家里孩男孩子多,在大哥的建议下,最终给老二顶职。为安慰大姐,父亲愣是砸锅卖铁、四处筹钱给大姐凑学费,即便把家里准备盖房子的砖瓦钱退回来,也给大姐读巢湖师范。最后,到我念完粮校到粮站上班、娶妻生子后,父亲终于喘了口气,仿佛可以卸下担子。  anr中文字网

这一生:从大哥到大姐,老二、老三与我,一路走来,为了这个家庭,父亲付出多少艰辛,才将我们抚育成人……  anr中文字网

记得那时候,父亲跑老二和我家是最多。看老二,是因为二哥在中心站上班,他在领导岗位、子承父业干得非常出色,老父亲感到很欣慰。到我家,是因为他惦念最小的孙子,时常跑过来看看  anr中文字网

父亲的好人缘,善有善报,还是得到些回报。  anr中文字网

像大哥读师范一样,表姐考师范时,也有人举报她“超龄”。父亲找到郑校长,他们一道去教育局澄清此事,终于,表姐如愿以偿跨入教师岗位。另父亲退休后,单位还是舍不得父亲离岗。因为,父亲在岗三零多年,送粮款从未出过一分钱的错。当他退休后,接任者终于捅一个大篓子,弄出在金桥丢失一八万元现金的大案。 anr中文字网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anr中文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