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我的同事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自驾游,但我拒绝了,因为我不喜欢去景区度长假。另一个同事说是去爬山,我爽快地回答: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约定第二天早上八点在渡口见面,我提前十五分钟到了。参加爬山的同事陆续来到渡口。一共五个人,四男一女,应该是标准搭配。于是,我们乘船过沅江,走过沅江村,沿着规划好的路线慢慢走。虽然我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但相对来说,其他人似乎更熟悉和专业。他们有的背着背包,有的背着登山杖。乍一看,他们是行走和攀爬的老手。一个男人,拿着手机下载的计步器,说他去元江村爬山的时候我们已经走了五.一公里。好家伙,原始徒步和科学测量紧密相连,简单方便有趣。
从公司到元江村,是一条平坦的路。当我们在这里岔开时,我们将开始爬山。虽然是山路,但已经是拉通公路的雏形了,还是比较宽的。走路很舒服,同行amp; 专家amp; 据说长途徒步,这样的土路比水泥路好走,脚感觉更舒服,不伤脚。翻过山再下山,就到了双溪口。这是一个村庄,两边都是山,周围有一条小溪。在村口,我碰巧遇到了正在犁地回家的爷爷和孙子。爷爷扛着犁赶着牛,孙子戴着帽子一起走。我赶紧跑到前面拍下这一幕。当找到最佳角度时,孩子放慢了速度,与前面的老爷爷和奶牛拉开了一段距离。无论我怎么找角度,都找不到孩子的身影,只能在镜头里留下爷爷赶着牛回家的身影。我觉得如果孩子能把帽子戴在头上,走在牛旁边,抓拍到孩子在假期参加劳动的快乐表情,那就是最好的镜头了。我相信有,但不能满足。
一个老农手里拿着锄头和葡萄苗走在路上。他说这是花园里的一棵可怜的幼苗。如果把它拿回去种在屋后,它也能存活下来,结出好葡萄。他问我是不是在旅行。我笑着说好。这里空气好,山河好,房子漂亮。他说空气肯定好,肯定比你们城市好。我微笑着,不停地用相机拍小溪、房子、田野和石拱桥。溪边的房屋、台阶、树木、石拱门吸引我从不同角度拍照。两条不同方向的溪流在此交汇,溪流两侧有两座石桥呈九零度角坍塌。今天天气不错,一座桥两边坐着很多人。我们在另一座桥上停下来,拿出一些路上的食物,顺手给了老农一些饼干,他笑着接过。他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看坐在那座桥上的老年人。只要不下雨,只要他们有空,他们就会坐在那里。我吃完饼干,问老农包装纸扔哪了。他说,就放在地上吧,等会儿有人来扫,但不能扔到小溪里。现在村里有负责卫生的人,请人打扫卫生。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桶。看小溪的时候,真的没有看到塑料袋、饭盒、包装纸之类的杂物。非常干净。同事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摆手说,我以前抽烟,现在戒了。我们说,那很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环保健康意识也更好了。他笑了,这是默认。老农知道我们要从这里爬山,就说山有点高,多吃点就会壮。我们说了声谢谢,然后一路向前。
从这里开始,才是真正的山路,又小又斜。当然这对于我们山民来说不算什么,尤其是那些经常徒步的人。看到远处山顶附近的一些家庭,我们知道这里的路不会那么难走。不过可能走的人少,这条路也不大。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的能叫出名字,有的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但都傲娇鲜艳。用相机在远处、近景或微距点几下,让你回家后也能欣赏到花的美。沿途是片片竹林,今年的新竹和老竹一样高。路边有砍下来的竹子。不知道这些砍下来的竹子和新的有什么因果关系?是不是也表现了新旧更替,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只知道这片竹林应该是这些家庭的经济来源。
走过竹林,看到了人。不多,就十几户。这些房子都是木制的。看到两个小女孩在玩耍,我们走进了这所房子。一问,原来这几天他们放假了,他们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外婆家。我们问,你俩一个人在家吗?他们说我妈和外婆去了别人家,还在床上睡觉amp; 我妈妈的奶奶amp; 我今年一零五岁了。也许小女孩真的不认识她amp; 妈妈的奶奶amp; 他们应该叫什么?按照他们的年龄差,应该是五世同堂的人。坐在这里,因为天气好,这房子位置也高,有点amp; 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amp; 情怀,眼神,都是堆积如山。更何况天气晴朗,还能看到远处的沅水。我们在这里加了一些水,然后继续上路。告别的时候,五个人似乎有着同样的心情,默默祝福:那就是老人的健康,小女孩的成长。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破作文 - pozuo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