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过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投影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示例)
三.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四.以: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五.色彩不同的反义词:门庭若市(褒义)——门可罗雀(贬义)
六..请学生对照板书,回顾本课教学内容,齐读课文。
七..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八.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九..发问文题。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劝学?怎么劝学的?结果如何?
一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一一.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
一二.能理解课文内容及主要写作技巧。
一三.“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 的态度。
一四.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二)通假字
一五..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以此说一段话。(板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对比)
一六..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一七..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一八.文章材料取舍精当,详略安排得当。课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一带而过,或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是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鲁肃与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惊讶都略去不写。
一九.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二零.)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而别”?
二一.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同学们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二二.《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二三.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四.除正面记言外,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
二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二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七..分角色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完成课后练习二,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善劝肯学敬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