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二.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四.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六.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一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一.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一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二. 求文言文句子,关于家国天下您好:提供一点,请参考。
第一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四.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五.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六.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七.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 八.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九.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一零.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第二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Í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Í 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Í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Í 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Í 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Í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Í 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Í 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Í 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 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Í 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 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
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Í 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一/二 一 二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