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 是什么意思

马家窑文化的意思、马家窑文化怎么读
拼音:[mǎ jiā yáo wén huà]

马家窑文化 基本解释

1.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4lu中文字网

马家窑文化 详细解释

一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民国十二年首次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除土陶、石器之外,还发现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绘有黑、红色花纹,纹饰繁复缛丽,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为铲、镰刀等农具。分布地区在今洮河、大夏河与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带。4lu中文字网

4lu中文字网

网络解释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4lu中文字网

马家窑文化造句

  • 1、马家窑文化是齐家文化的源头之一。
  • 2、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曾经称甘肃仰韶文化。
  • 3、据考古发现,石鸡坝哈南村有马家窑文化遗址。
  • 4、马家窑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