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除夕九江公署作 -
明,王世懋
客散空堂鼓角余,还从小吏问爰书。
浮踪岂为江山住,傲骨都随岁月除。
暝色寒侵双鬓薄,雨声残入一灯疏。
年来倍有东流感,不是天涯恨索居。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岁月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客散空堂鼓角余,还从小吏问爰书。”描绘了诗人在客人离开后,独自面对空寂的庭院和远方的鼓角声。“客散”与“空庭”形成了寂静、落寞的氛围,而“鼓角余”则带有一种悲壮、苍凉的感觉。诗人通过这种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颔联“浮踪岂为江山住,傲骨都随岁月除。”中,诗人感慨自己的漂泊不定,无法为江山所留。同时,他也感叹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傲骨也逐渐消磨。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悲哀。
颈联“暝色寒侵双鬓薄,雨声残入一灯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困境,暮色渐深,寒意侵人,灯光疏落,雨声残存。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冷清、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苦闷。
尾联“年来倍有东流感,不是天涯恨索居。”诗人感慨近年来东流的江水倍感悲凉,而自己也并非因为身处天涯而怨恨孤独。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人生的苦难并非源于外界的环境,而是内心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中的孤独、迷茫、悲哀和苦闷,都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