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赠彭翁(名簪,靖州守) -
明,罗洪先
先生岂无慕,终岁卧丘樊。
傍石结山屋,为园近水源。
春来时抱犊,月出自开门。
再见三年后,嗒然忘所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喧嚣的厌倦。首句“先生岂无慕,终岁卧丘樊。”,以“岂无慕”反问,引出先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丘樊”二字,即指丘陵和樊篱,象征着自然的田园生活。
接下来,“傍石结山屋,为园近水源。”描绘了先生的居住环境,依山傍水,自建山屋,开辟园林,表现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先生对生活的独特态度和追求。
然后,“春来时抱犊,月出自开门。”进一步描绘了先生的日常生活,春天来临时,他抱着小牛犊欣赏春光,月亮升起时,他打开园门,欣赏月色。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味,也展现了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最后,“再见三年后,嗒然忘所言。”作者表示与先生再见已是三年后,而再次相见时,两人默然相对,忘记了言语。这表现出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先生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