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
宋,黄鉴
城阙厌纷华,山泉乐清适。
瞥然浮杯归,远思浩无极。
珍篇蔼画凭,净义留泰译。
平生雾霞衣,倏变兰蒲色。
美号宠弥天,端居饱香积。
孤踪共鸟还,情愔避高弋。
烟波一叶舟,风雨两镮锡。
佛垅有幽栖,鹰房多善识。
把尘话空无,百虑從此息。
回瞻辇寺居,不及莓苔石。
这是一首表达对城市繁华厌倦,向往自然清静生活的诗歌。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城市与山泉之间的不同,表达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城阙厌纷华,山泉乐清适”,用“厌”和“乐”两个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繁华的厌倦和对山泉清静生活的喜爱。颔联“瞥然浮杯归,远思浩无极”,则通过“浮杯归”这一动作,展现了作者对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清静的决心。
随后的颈联和尾联,作者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他用“珍篇蔼画凭,净义留泰译”来形容在清静的环境中,自己能够沉浸在美好的书画和义理之中。用“平生雾霞衣,倏变兰蒲色”来表达自己从繁华的城市生活,转变为清静的自然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作者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自然生活中的状态和感受。他用“孤踪共鸟还,情愔避高弋”来形容自己和鸟儿一起回归自然,心情平静。用“烟波一叶舟,风雨两镮锡”来形容自己在风雨中乘舟前行的场景。
最后的几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他用“佛垅有幽栖,鹰房多善识”来形容佛教圣地的清静和神秘。用“把尘话空无,百虑从此息”来表达自己对尘世生活的放下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城市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放下,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