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州怀古 - 宋,郭瑄

危坡下尽见残墉,势扼长川万古雄。
泾水无泥分畎浍,回山有脉自崆峒。
唐文曾祀龙君庙,汉武犹存阿母宫。
更喜笔峰青翠处,雨馀疑是画图中。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通过对一处山川风貌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首联“危坡下尽见残墉,势扼长川万古雄”,直接描绘了山的形状和气势。诗人以高耸的危坡和空旷的山脚作为起始,勾勒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的“见残墉”描绘了坡下尽头的景象,残垣断壁,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流转。而“势扼长川万古雄”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川的雄伟气势,仿佛在长久的历史中,这座山川一直扼守着河流,成为万古的雄伟之地。 颔联“泾水无泥分畎浍,回山有脉自崆峒”,诗人开始从自然风貌转向人文历史。泾水清澈,区分着田间的小渠,这体现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回山的脉络清晰,直通崆峒山,这暗示着当地的地势和山脉走向。 颈联“唐文曾祀龙君庙,汉武犹存阿母宫”,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历史人物。这里的“唐文”和“汉武”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诗人借他们祭祀龙君庙和保存阿母宫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文的关注和思考。 尾联“更喜笔峰青翠处,雨馀疑是画图中”,诗人以一个惊喜的结尾,描绘了雨后笔峰山的青翠景色,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