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禅寺 - 宋,蒋允中

晓入灵岩寺,灵踪一一穿。
天聪凿混沌,龙鼻滴潺湲。
不雨山长湿,微风谷竞喧。
参旗开障日,鳌柱仰擎天。
雁异灵山鹫,蒲非华岳莲。
重台疑魏载,卓笔岂张颠。
夜月连千嶂,晴云画一川。
净名常宴坐,行亮昔安禅。
共乐仙游胜,都将世事捐。
双鸾知可跨,拟把石碑镌。
这首诗的主题是“灵岩寺”,作者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寺庙生活的向往。 首联“晓入灵岩寺,灵踪一一穿。”诗人早晨进入灵岩寺,看到寺庙的遗迹一一穿行而过,暗示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神秘感。 颔联“天聪凿混沌,龙鼻滴潺湲。”描绘了寺庙的自然景色,天空中仿佛在凿开混沌,龙鼻上滴下的水潺潺流淌。这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寺庙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有趣。 颈联“不雨山长湿,微风谷竞喧。”描述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即使不下雨,山峰也总是湿润的,微风穿过山谷时竞相喧闹。这一联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和细致的观察,表现出寺庙周围环境的宁静和优美。 接下来,作者开始描述寺庙内的景象,“参旗开障日,鳌柱仰擎天。”形容寺庙的旗杆像旗帜一样展开,遮蔽着太阳,鳌柱则象征着寺庙的神圣地位,仿佛能够撑起天空。这一联将寺庙的神圣形象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接下来的几联描述了寺庙内各种奇特的景象和传说,“雁异灵山鹫,蒲非华岳莲。”形容寺庙内的动物和植物都有着奇特的特点,像鹫一样的大雁、像莲花的蒲草等。这些描述增加了寺庙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夜月连千嶂,晴云画一川。”描绘了夜晚的月色照耀着千嶂,晴天的云彩如画一般美丽。作者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和生活是值得向往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也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