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墓 -
宋,宋庆之
山水不改色,残碑空藓衣。
多年翁仲在,寒食子孙稀。
魈鬼时凭树,虞人夜伏机。
悲凉眼前事,火葬未全非。
这是一首描写中国古时山中风景的诗,主要通过对山色、残碑、翁仲、鬼神等山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山水不改色”,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了山水的颜色和状态,并未添加任何修饰词,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受。这里“山水”的“不改色”,也可以理解为世事恒常不变,尽管历史变迁,山水的面貌始终如一,一如既往地呈现着它们的自然之美。
“残碑空藓衣”描绘了古碑的景象,诗人将残碑比作被藓苔覆盖的衣物,表现了古碑的古老和历史的沧桑。而“空”字则表达了碑上文字已经磨损或消失,曾经的往事已无法得知,让人对历史的兴衰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多年翁仲在”描绘了山中翁仲(即石人)的古老,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
“寒食子孙稀”一句描绘了寒食节时山中人烟稀少,只有少数子孙前来祭扫的景象,反映了山中人迹罕至的冷清和人们对祖先的思念。
“魈鬼时凭树,虞人夜伏机”两句描绘了山中鬼怪出没、虞人所设置的陷阱夜晚伏机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紧张感的感受。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自然与人类共存之复杂性的思考。
“悲凉眼前事,火葬未全非”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前一句的“悲凉眼前事”是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忧虑,后一句的“火葬未全非”则表达了对未来改变的接受和对新事物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鬼神等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忧虑,充满了哲理和思考。